百岁老人施蛰存的百字情节

   收集碑拓近30年出版《唐碑百选》,被称为“书法史学者”

    “我在1958年以后,几乎有二十年,生活也岑寂得很。我就学习鲁迅,躲进我的老虎尾巴——北山小楼里,抄写古碑。”施蛰存在展玩历代金石文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注意并欣赏其文字的结构及其笔法”。他收集碑拓近30年,藏有大小拓片2300余张,几乎囊括了历代珍贵碑刻,汉唐名碑都有,虽然多是嘉庆道光年间的拓本,也是十分稀有了。光唐代的碑拓就1500多种,施蛰存在致吴羊璧的信中,说他选了字迹最好的100种唐碑,每碑写上一段简介,名曰“解题”,又搜集了历代书家对该碑的评论,名曰“集评”,总共100篇,统名曰“唐碑百选叙录”。另外打算将每碑选印二页到四页字样,名曰“唐碑百选图谱”,一部是书,一部是图,一部是文字,对唐碑作一个系统的介绍。施蛰存认为:“尤其是集评部分,过去没有人做过这个工作。”这100种碑,可以代表唐人各体书法的全貌。

    《唐碑百选》先在香港《书谱》第27期起(1979年第二期)连载,用施舍笔名。该书对书法史与书法理论的研究颇有贡献,故施蛰存被称为“书法史学者”。

    晚年的愿望,搜集100只中外小盆小碟

    1974年,已经70岁的施蛰存,赋闲在家,偶然发兴,作《浮生百咏》诗,以志生平琐屑。“作得二十余首,忽为家事败兴,搁笔后未及续成。荏苒之间,便十五年,日月不居,良可慷慨。”后来想完成此事,恰好《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编者来约稿,于是该系列诗歌在1990年的《光明日报》上发表过80首。《浮生百咏》后来收入《北山诗集》。

    1974年8月27日,施蛰存在致李白凤的信中写道:“今年作《甲寅杂诗》,至今仅成卅首,不知能否成百首……”1992年他找出历年保存的杂文剪报,把谈文学的长长短短杂文,编定103篇,取名为《文艺百话》出版。

    晚年施蛰存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搜集中外小盆小碟,计划获得100只,再取一个斋名曰“百碟斋”。2002年4月,他已经搜集了45个,专门用一个玻璃柜子储存,中外各种各样的碟子十分美观。

    2003年6月,施蛰存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华东师范大学还举行了研讨会专门庆贺施蛰存先生的百岁华诞。2003年11月19日上午,伴随着淅沥冬雨,在寒意渐浓中,百岁老人施蛰存离开了人间。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