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交流协会组织的这些来访者在全美游历,单人独骑,或成双成对,或结为团体,或演或唱,表演节目,一切都是为了文化上的交流。这些中国人以简洁、友好和生动的方式,向美国人讲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和思想诉求,演讲时还借助于中国民族服装、图片、乐器或戏曲。他们经过精心挑选,名气不一定有多大,表演不一定有多精彩,赛珍珠是希望让普通的美国人看一看和他们一样的亚洲人。通过这样的活动,赛珍珠发现自己原以为美国人对亚洲人毫不关心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些出访者的活动既加深了美国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了解,也帮助出访者更多地了解了美国社会和文化。这有点像当下孔子学院的做法,不过,现在是中国政府行为,而当年这是民间行为,是赛珍珠促成中国人在美国宣传中国文化的。赛珍珠认为,协会的该项活动是个“教育实验”,促进了亚洲人民和美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小说家与读者进行对话的媒介通常是作品,但对赛珍珠这样一个“大于作家”的小说家而言,她利用的媒介可就远远不止小说了,还包括像《亚洲》这样的杂志,像东西方交流协会这类跨文化民间组织,当然,还有1964年成立的赛珍珠基金会(今“赛珍珠国际”),她把晚年大部分时间、精力和资源都投进基金会,大大改善了成千上万的美国儿童的生活。此外,赛珍珠还从事了大量其他社会活动,如关注残障儿童,反对核武研制,反对虐囚,向世界推介中国教育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 赛珍珠去世40周年了!40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变,国际政治云诡波谲,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大大地增加了,这也许就更需要提倡她所倡导的跨文化精神,因为终其一生,她都在以文学的、学术的,尤其是文化交流的方式,殚精竭虑地帮助欧美人消除因为地域限制或缺乏交流而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产生的成见,去改变霸权主义思维模式,通过相互了解和平等交流,创造一个多元共存、和谐发展的未来世界。赛珍珠的跨文化理念现在看似平常,几成有识之士的共识,当年却实属难能可贵,它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具有精神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