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对于阅读立法这个事情,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人赞成,有人质疑。质疑的声音主要是认为阅读是很个人的事情,难道我不读书就是犯法?其实,这种质疑是对阅读立法这个事情有误解,阅读立法是要保障公民阅读的权利,其强制性是针对政府部门的,而非针对个人。
推动全民阅读,国家层面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据我所知,我国每年用于图书采购的经费是很有限的,而且还难以保证经费到位。现在很多基层的图书馆经费很紧张,有的基层图书馆的场地还会被占用。阅读立法对改善这些情况是有利的。比如,可以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并保证其经费;保障企业员工的阅读权利等等。
也有人质疑,中国人的阅读水平不高,存在很多问题,靠立法就可以解决了吗?我认为,立法促进全民阅读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也是好的。
主持人:阅读立法借鉴了国外推动全民阅读的经验。国际社会上,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国民阅读能力提高与积累的法律有美国的《卓越阅读法》《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日本的《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韩国的《读书文化振兴法》,俄罗斯的《民族阅读大纲》等。但是,中国人的阅读水平不高,缺的只是一部法律吗?除了立法外,我们在阅读上还有哪些是特别需要重视的?
葛剑雄:阅读是否能够形成风气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网络阅读,从本质上说,网络阅读和纸本阅读没有区别,但是,网络阅读并不能完全替代纸本阅读。纸质书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一本优秀的图书的装帧、排版、书中的插图等每一个细节,都是阅读者可以玩味的。从查阅信息来说,网络阅读也许更便捷,但是纸面阅读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是网络不可替代的。就好像一件名人书法作品,看真迹和看复制品,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人类阅读纸本图书那么多年了,现在处于时代的剧变中。现在,很多人把读书作为一种交换,我读了本书就希望马上获得什么。阅读变得很功利,比如为了学业、考试,为了工作的需要等等。这种阅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阅读的目标。促进全民阅读是希望让阅读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享受,通过阅读陶冶性情。就这方面来说,促进全民阅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除了阅读者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外,如今的出版者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出版者在做的事情都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比如,把书价订得很高,然后再打折;做昂贵的礼品书等等。很多的出版物还有过分娱乐化的倾向。一些人动辄大谈“快乐阅读”、“读图时代”,这些其实都是要看针对什么样的读者,以及哪些内容。有些经典作品的阅读、学习是非常艰苦的,不是轻松快乐的,这种艰苦也是必须的。
3 重要的是立法能改变什么
主持人:阅读立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这件事,顾骏教授关注的重点在哪里?
顾骏:我觉得,需要关注的不是要不要立法,而是立法之后会带来什么改变。杭州的图书馆建得很漂亮,但是,却从口干喝水变成了品玩茶道——人们不是在那里阅读,而是在享受由阅读派生出的其他的乐趣。中国社会有不同的阶层,他们的兴趣、需求各有不同,阅读立法能否兼顾不同阶层?
以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为例,对于农民工最好的帮助是引导他们阅读,十几年前我就曾参加过一个农民工的读书会,他们每周读一本书,读完之后大家一起交流,在交流中有提高,这个过程非常好。当时这个读书会是有一个医生在帮助他们组织的,他们的活动场地是一个镇政府的会议室。后来听说这个场地不给他们用了,不知道现在这个读书会是否还在坚持。
另一个现实是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堪忧。在招研究生时,我曾问学生大学期间都读了些什么书?结果学生报出的统统都是教材。他们告诉我,每个学期要看二十几本教材,光看完这些教材就很辛苦,没有时间看别的书了。这简直就是开玩笑!一个学期看二十多本书算多吗?可是,这就是现状。
4 阅读立法要细则化
主持人:梅子涵教授很多年来一直都很关注儿童阅读的状况,也为此做了许多的工作。您怎么看阅读立法这个事情?
梅子涵:阅读立法表明了政府对此的重视,也让大家看到了阅读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阅读立法,既然是法,就有强制性,就意味着这是必须做,必须去落实的事情。随着阅读立法的推进,可能会有很多社区图书馆建立起来,学校教学中可能会加强对阅读的要求等等。
我认为,阅读立法,应当细则化而非原则化。比如,儿童应该阅读什么书?什么书有资格进入图书馆?什么书必须进入中小学生的阅读范畴?……这些都要细则化。为阅读立法不只是法律专家们的事情,还应该有各方面的专家参与到相关的细则制定中,否则,这个法律就只是一纸空文。
主持人:从您个人感受的角度来看,如今中国的儿童们的阅读状况如何?提高全民阅读水平,意义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