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民阅读报告显示:港人更喜欢印刷体书籍

    多少年来香港被误认为是“文化沙漠”,每年的香港书展却屡创文化奇迹——700万人口的城市有超过100万人参加这场文化盛宴,入场者平均消费902港元。 活动更聚集了两岸三地的重磅作家前来分享,成为书迷们一年一度的嘉年华。

  华文出版界、文化界都惊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读者群?为何对图书、阅读和书展有如此热情? 香港出版学会发布的2016首次香港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也许能对此提供解读线索。

  香港读者有阅读习惯

  香港出版学会在今年初以电话形式访问了1765名市民,以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在1765名受访者当中,有68.8%的人表示在过去一年有阅读印刷书籍的习惯,从相关年龄分析中发现,年轻受访者有较高的阅读比例,特别是18岁以下及18-31岁两个年龄层的人群,都有超过8成的人有阅读习惯。

  本次调查反映,近七成受访者有阅读印刷书籍的习惯,而在有阅读习惯的受访者当中,排除漫画书和教科书,他们平均每月阅读3本书,一年购书至少6本,显示出香港读者有一定阅读素质。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沈旭晖表示,近年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他建议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尝试储书,建立生活品位,让阅读融入生活。

  整体而言,有较多受访者表示文学小说是首要阅读书籍,但调查亦发现文学小说最受18-30岁的受访者欢迎,31-40岁则以心灵励志类为首要阅读书籍,40岁以上的受访者,多选择保健养生书籍。

  读书人不少买书却不多

  有49.4%的受访者表示阅读动机是增加知识,其次是娱乐放松,在 31-40岁及60岁以上受访者当中,更有高达五成半的人表示阅读动机是增加知识。不过年轻人主要的阅读动机是娱乐放松。

  经营书店的黄宝龙认为,近年所见社会阅读风气渐浓,不少人都希望借以增长知识,以其书店为例,当中有关香港本地文化的书籍较受欢迎。他建议家长花多些时间陪伴子女阅读,助他们自小培养阅读习惯。至于近年电子书冒起,黄宝龙指实体书仍有优势,包括有设计精美的封面,更容易吸引爱书之人。

  有46.5%的受访者表示阅读的书多是“自己买”。有10.1%的人是“向人借”,有37.4%的人是在“图书馆借”。反映有近一半的受访者,是多以借书的方式来满足阅读需要。

  有阅读印刷书籍习惯的受访者中,有23.7%的人在过去一年没有购买任何印刷书籍;而在有购买印刷书籍的受访者中,也只有25.5%每年买书金额多于500港币。

  有相关调查显示,香港消费者平均每月外出餐饮消费金额为1771港币;每次外出旅游的人均消费为13412港币。与港人在餐饮及外游的消费做比较,受访者的购书消费并不算高。

  网上阅读电子书未成主流

  在调查中,35.7%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完全没有上网阅读电子书的习惯,而表示上网以阅读电子书为多的受访者也只有15.8%。喜欢阅读电子书的受访者约占年轻人的22.1%,67.8%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阅读印刷本,可见受访者仍然偏好阅读印刷本书籍多于网上阅读或电子书。

  有“香港阅读奥斯卡”之称的“香港金阅奖”主办方日前对近600名港人有关阅读习惯的调查,26%的受访者每天花1-3小时看书,70%的受访者花1小时以下时间看书,而有10%的人表示从不看书。不少受访者认为,看网上新闻或社交媒体的转帖文章,也算是“阅读”。调查指出,受访者中,有四成的人每天花1-3小时上网,23%的人每天花5小时以上时间上网。由此可见,推动香港全民阅读仍需努力。

  为民众接触书籍创造机会

  基于香港所流行的借阅文化,香港出版学会会长李家驹提议,出版界多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结合时下热点设置主题活动。他认为图书馆有其相对固定的读者群,若出版界能和图书馆连手邀请作家分享创作经验,举办讲座、工作坊,同时销售图书,既有助于出版社宣传新书,又能将图书馆的旧馆藏引入新话题,从而实现双赢。他还建议特区政府增加公共阅读空间及设施,使民众有更多机会轻松接触书籍。

  至于连锁书店方面,联合出版集团旗下的三大连锁书店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和商务印书馆立足香港多年,以学术、历史文化等严肃书籍为主,还有新加坡的大众书局,主要售卖中文通俗书籍,兼售文具,较为轻松亲民。同样来自新加坡的Page One叶壹堂,主打英语书籍。近年进驻香港的台湾诚品书店,是台式文艺及生活品位的代名词。

  在大型连锁书店之外,香港仍有不少独立书店给读者提供不一样的养分。在港台湾机构“光华新闻文化中心”曾推出一本《台湾/香港独立书店手册》,介绍香港和台湾值得参观的独立书店,当中包括kubrick (专售电影文艺书籍)、MCCM Bookshop (艺术为主)、序言书室 (学术书籍) 和北角森记图书 (有“猫书店”之称) 等。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