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民生新话题
《未来》这本书中蕴含了颇多和民生、大众相关的话题。业务外包、机器代劳、自助服务对就业机会的影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隐私的无处遁形、社交网络和金融行业一旦联手将对个人购买保险产生怎样的影响、表层土和地下水的变化将对农作物及其交易价格产生的波动甚至造成气候难民等蝴蝶效应、全球气温上升对极端天气的推波助澜……一旦翻开《未来》,读者将不由自主地跟随戈尔的思路对个人、家庭、公司继而对国家和全球的命运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在《未来》中,戈尔谈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得机器代劳成为新的趋势,这意味着大批制造业领域的工人将面临加薪困难甚至不得不与机器人争夺就业机会的窘境。 3D打印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将使以低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面临严峻的考验。 戈尔认为,“今天,不但人的生理能力被延伸了,其思维能力也被延伸了。因此,很多本来应该由人做的工作被机器接过去了。所以,就有了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创造新就业机会的需要。”对此,戈尔的设想是,政府必须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寻找那些更急需“人”去完成的工作,比如儿童保育、卫生保健、精神卫生保健、社区服务,以及环境保护等。他反思道,“我们将政策更向商业和精英层倾斜,但在整体福利上落后了。”
未来:希望新途径
哈佛大学教授、两届普利策奖得主威尔森则说:《未来》涵盖了政治政策、经济、科技和最尖锐的伦理难题,通俗流畅地告诫我们肩上担有怎样的责任。在戈尔看来,这本书是写给每个人的。他说:“我在全球各地访问时发现,最有智慧的人往往不在精英阶层,而在普罗大众之中。” 书评人分析说:现代科学认识方法往往过于集中在问题的各个部分,单独地加以研究分析,这势必导致思想上的狭隘,而忽略问题背后多个因素的交互摩擦、互相牵制。戈尔“在作品中植入了历史、科学和个人经验,将观点与事实结合起来,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戈尔在该书的写作中倾注了极其积极正向的感情,他认为:“数字网络连接全世界所有国家大多数人民的思想和感情是未来希望的来源。”他在前言中写道:“正如天真的乐观可以变成自我欺骗,悲观的倾向也会使我们对合理希望的依据视而不见,我们仍然有希望找到一条途径,避免和战胜摆在面前的危险。” 万维网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爵士在谈到《未来》时说:“如果你为世界将面临的巨大变革感到担忧,那么你应该读读这本书;如果你不担忧,那我劝你更一定要读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