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为世界将面临的巨大变革感到担忧,那么你应该读读这本书;如果你不担忧,那我劝你更一定要读这本书! ”万维网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爵士如此评价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这本新作。
继担任八年参议员、八年众议员、八年副总统之后,戈尔耗费八年时间,潜心钻研一万余页研究资料,对近年新涌现的现象背后的意义和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描绘了一幅全人类未来的精确图景。
书中分六章介绍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六个驱动力——地球公司、全球意识、权力的较量、不可持续增长、生物科技新突破,以及人类和自然的冲突,它们彼此交汇和互相影响。该书600余页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媒体、能源、环保、法律、伦理、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并指出人类如何能够尽量做好准备迎接这些变化,重新掌握自身命运和塑造未来。
中国崛起
仅在十年前,中国的经济总量还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但在今后十年内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确,中国已经在制造业产出、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钢材消费量、汽车销售、居民所获新专利权和手机等方面超过了美国,中国现在的网民数量是美国的两倍。中国的崛起最为有力地标志着全球性经济新模式正在迅速取代长期以来一直与美国主导地位相关的旧模式。
如果是地球公司的出现造成了这种现象,如我所信,那么这一次真的不同。所有发展中国家,例如曾经长期陷于贫困之中的印度等国家,现在都开始释放它们巨大的潜力,因其年轻企业家们正与整个地球公司的同行相互交往,发现和发展出各种创新。
经济金融化
现在金融衍生产品每日交易量是全世界股票交易市场每日总交易量的四十倍。实际上,哪怕将更大的债券市场加诸股票交易市场之上,衍生产品的估算值也达地球上所有股份和债券总值的十三倍之多。另外,每日电子资本的转移量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央行储备金总量。
甚至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随之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金融服务业仍继续占GDP更大的比例。这种历史性转移的动力源于将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和算法用于生产特异金融衍生产品——以及政府屈服于金融服务业的游说,放松了实施曾经阻碍营销这种工具的规范标准。
3D打印&制造业革命
人类操纵原子和分子的新能力带来了被称为“3D打印”的制造业上的颠覆性革命。快速成型制造这种新加工过程根据三维数字文档来制作物品,先铺一层超薄的将要构成物品的材料,然后再一层层添加材料,直到制成三维物品。可以使用一种以上的材料。虽然这种新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许多专家预测,3D打印的迅速发展将像一百年前的批量生产那样使制造业发生深刻变化。
3D打印有望解决批量生产的低效率之处:部件储存、这种储存所需的大量资金、材料的大量浪费,聘用大量员工的费用,和因为制造设备集中化而产生的将部件运送至工厂以及成品运送至遥远市场的交通费用。这继续加快了使制造品“非物质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已经使得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全球产品总量一直维持不变,哪怕其总值增长了三倍多。由此3D打印能够加快在低薪酬国家创造出来的就业机会流失,最终还会使制造业重新回到发达国家。
“永远在线”和“一起孤单”
大量采用互联网作为主要的交换信息的方法而带来的改变,既有破坏性又具有创造性。未来学家凯文·凯利认为我们的新科技世界——智能无处不在——越来越类似于“一个经常按自己意愿走的非常复杂的有机生命体。”而这里所指的大型的复杂系统不仅仅包括互联网和电脑,也包括我们自己。
很多人在他们的智能手机和其他的与互联网相连的设备上花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有时候面对面的交流几乎消失。正如杰出的网络学者谢里·特克尔最近写到,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一起孤单”上。
如此吸引人并让人感觉身临其境的在线科技让很多人产生疑问,很多人是否会对他们所用的东西上瘾。“网络过度使用综合症”将会第一次被写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2013年5月修订版的附录里,作为一个类型以便进一步研究。
去媒介化
由于机器代劳,服务业人员“中间人”的作用现在已经过时。就服务业而言,我们面临“业务自营”(self-sourcing)的趋势:服务消费个人借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提高生产力的设备,与智能程序互动,有效地与机器职能合作,有效地替代了许多曾经被聘用于服务行业的人。例如许多国家的邮政服务,包括美国,都在逐渐开始因为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而“去媒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