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阅读:帮助教师家长回归育人本源
今年的上海书展,正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十周年纪念。为此,华东师大出版社专门发起了一场大夏书系读书节暨上海书展“朱永新专场”活动,邀请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丁钢、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程红兵、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潘裕民、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语文教育专家贾志敏等共谈“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并在书展现场举办了“教育专家朱永新谈亲子阅读”讲座。
教师阅读,可以说是对全民阅读的一种示范,更是大众阅读尤其是学童阅读、家长阅读背后强大稳健、潜移默化的巨大推手。教师挚爱的书,可以与大众共享;教师阅读的热情,同样也可以感染其他读者。当前有不少教育专家表示,国内教师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对此,丁钢并不赞同。在当天的论坛活动中,他给出了一系列乐观的数据。他告诉大家,调查发现,具有阅读习惯的教师数量其实并不少,尽管平时习惯翻阅教辅教材类书籍的教师比例占到69.7%,但仍有超过五成的教师会阅读所教学科的著作,44.9%的教师常常阅读教育教学理论著作,20.7%的教师还会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可见,教师专业素养的积累离不开书籍和阅读,而这种素养并不局限于所教学科本身,而是具有更为宽泛的内容。”丁钢说,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阅读,将其作为提升专业能力的一种常规手段。并用不断进步的教法来适应更为现代的学生。
正如丁钢所说,一方面阅读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阅读也能够更进一步地帮助教师回归育人的本源。在论坛中,教育学者张文质坦言,中国教育的问题在于缺乏生命的现场和关怀生命的悲情,课堂是一个只传递知识的地方,对社会的不幸、社会的冷漠视而不见。对此,教育专家汤勇就表示,中国教育亟待改变“监狱式”“掠夺式”等教育乱象,使得教育恢复原生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阅读就是切入口。“当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捧起书本,用阅读来改善自身结构、建设校园文化,教师才能唤醒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的灵性,并从纷繁的理论和现象中寻找到教育的真义。”而另一位教育专家柳袁照则表示,当教师用阅读的力量扬起生命的风帆时,才能更具精神与气度,才能够给予自己更为自由广阔的视野,也更易给学生生命以更多的可能性。“教师会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与顿悟,进而保护孩子原创的品性,让他们更加自由地成长。”
教育阅读,除了能够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外,也能帮助家长建立更紧密的亲子关系。上海书展上,蒲蒲兰绘本馆就为家长和孩子营造了这样一个共同阅读的空间。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绘本”概念渐入儿童教育圈,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作为长期推广儿童绘本类图书的蒲蒲兰绘本馆,此次也将绘本馆搬到了书展现场,为更多孩子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绘本故事的平台。据店长柴姗介绍,蒲蒲兰绘本馆的图书都是引进国外优秀的儿童绘本,经过翻译出版的,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每周店内都会定期举办故事会,由专业的讲师通过特殊的语言形式为孩子们讲故事,0~8岁的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他们各自年龄段的图书。“好的绘本,图画发挥着强大的功能,文字部分的创作比较诗歌化,有的像奇幻的童话诗,有的像叙事散文。经常为孩子读富有诗意与想象力的语言,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儿童文学博士李慧坦言。在她看来,阅读绘本有助于孩子“多元读写能力”的发展,帮助其建立健全的人格。从丰富生动的故事中,孩子可以学会积极、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所谓“缺陷”,学会用幽默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会充分享受温暖的亲情和友情,学习团队合作与分享精神。
除了华东师大的“大夏书系读书节”和蒲蒲兰绘本馆外,今年上海书展另一个别具特色的教育阅读元素,就是童书展的举行。尽管上海国际童书展将于11月正式在上海启动,但已经在上海书展上预热,辟出几百平方米的面积引入百余家童书书店,让前来参观购书的家长和孩子们乐不可支。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介绍,今年的国际童书展目前招展情况早已超出预期,目前已与100余家国外著名童书机构签订参展协议。他也相信,届时上海国际童书展将与每年4月举行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以及每年9月举行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形成有益的呼应。
文学阅读:提升城市文化热量和国际性展会价值
除了科普和教育,文学始终是各个书展的主旋律,今年的上海书展也不例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上海书展沿袭多年传统所举办的“国际文学周系列活动”,依然以讲座、读书会、读者见面会等形式,让思南公馆、上海图书馆等地成为读者嘉宾云集的重要场所。这些国际文学周系列活动,以上海书展十年的经验、底蕴和影响力为支撑,进一步提升了参展作家的国际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和活动空间的覆盖面,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一场更富思想内涵、更具时代气息的文化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