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书 以书圆梦——2013年上海书展世纪出版集团亮点纷呈

    1.《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座谈会

    《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50年来,该书先后出版了5个版本,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启蒙读物。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1年初全面铺开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纂出版工作。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项目历时3年,将于近日正式出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对我国的科普出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而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又对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这些都要求我们努力提供大批既符合现代青少年需求又适应中国国情的原创科普出版物,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大力推进全国的科学普及与科普出版工作,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提供根本支撑,集团定于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15:00,在上海锦江小礼堂(茂名南路59号)举行《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座谈会。会议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时间约1小时30分钟。初步拟定参加《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座谈会的有全国政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科协的有关领导,《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院士编委代表、各分卷主编代表,全国科技科普领域的学者专家代表,以及全国主要媒体,共约260人。

    2.世纪中国论坛

    继2009年10月在法兰克福举办以“解释中国奇迹之谜”为主题的国际高层论坛,2011年8月在上海举办题为“中国道路与中华文明”的“世纪中国论坛”,2012年4月在伦敦举办“中国发展新浪潮”国际高层论坛,2012年8月在“世纪中国论坛”上聚焦“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道路的展望”后,世纪出版集团再度集聚国内外知名中国问题专家,拟于2013年8月19日下午14:00-16:30,在“世纪中国论坛”这一群贤毕至的平台上,围绕邓英淘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新能源革命与发展方式跃迁》、《再造中国,走向未来》,史正富《超常增长:1979-2049年的中国经济》,王义桅《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等著作,针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图景”这一主题继续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理性破解“中国奇迹”之谜,省视多年来中国卓有成效的改革之旅,探寻未来世界变革中的中国现代化之路。特别是在专家理论以及市场实践的分析和验证下,于中国特有的社会语境和经济环境中,深层次解析中国经济70年超常增长背后的制度因素,别具特殊的现实意义。

    史正富张维为华民韦森等专家学者从各自的学术领域出发,在中国发展问题研究领域皆有不凡建树,他们对中国经济超常增长的可能性以及具体实践,中国道路以及今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走向都有各自独特的解读。“学术剖析,思想碰撞”是“世纪中国论坛”一以贯之的宗旨和追求,在此基础之上,本届论坛亦旨在集大家智慧,引各方争鸣,解往昔“中国奇迹”之谜,探未来中国发展之径。

    3.世纪阅读论坛·文景艺文季

    2013年的“世纪阅读论坛·文景艺文季”,拟于2013年8月12日-15日在思南公馆举办。主题是“阅读未来:回声”,分设四场论坛,一场沙龙。当代最重要的德语作家戏剧家彼得·汉德克,英国艺术史大家、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荣誉退休院士迈克尔·苏立文,美术史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现任芝加哥大学“斯德本特殊贡献”讲席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巫鸿,先锋戏剧家孟京辉,作家章小东阎连科等11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导演,站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当代中国,观看、触摸、透视,以各自的洞见带来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碰撞,以期带领读者对历史、现实和艺术有所思考,有所共鸣,有所回应。“回声(Echo)”作为本次论坛的主题,也与文景公司即将要推出的[美]卡勒德·胡塞尼有一本全球畅销书《群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相呼应。

    11位嘉宾从不同论题解读他们阅读未来的方式:“镜头下的中国城市”、“骂观众”、“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文字中的故乡与异乡”。论坛上,嘉宾通过镜头去理解中国城市,你会看到历史变革中的中国,文明与愚昧并进的城市。从《骂观众》到《我爱XXX》,奥地利戏剧大师汉德克和他影响下的中国先锋戏剧,将如何挑战观众的阅读、视觉与聆听?苏立文,这位97岁高龄、20世纪美术领域的马可o波罗,如何以他者之眼同情之笔,演绎中国艺术一个多世纪的美丽与哀愁?而两位本土的中年作家,经历不同的生活,异样的世界。你会在他们的文字中,看到父辈的苦难、故乡的土地、过去的味道。记忆中的故乡,比整个世界还要大。

    以往的良好学术影响和社会反响,将使这三个大型活动成为广大读者热切的期待。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