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中文版译者吴刚:小说和电影有不少差别

    据河北文艺广播《非同凡响》报道,目前,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执导的奇幻史诗大片《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正在热映,这部电影是轰动全球的指环王系列电影的前篇。电影的热映也带动了小说《霍比特人》中文译本的热销,记者采访了《霍比特人》中文版的译者吴刚。  

    《霍比特人》中文版译者吴刚,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副教授,他说自己是一个嗜书如命的永久性文学青年。他眼中的《霍比特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托尔金创作这本小说时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吴刚:《霍比特人》是英国作家托尔金的作品,其实是他的处女作,这部作品就是一部风格清新色彩比较明快的童话作品,但它其中已经包含了很多魔幻文学的要素了,所以它也被认为是一部魔幻文学的源头之作。托尔金在牛津大学教语言学,有一年在暑假的时候,他在学校帮学生改考卷,改着改着呢,他有点走神了,心不在焉了,鬼使神差的在考卷的空白的边缘就写下了《霍比特人》的第一句话:在地底的洞府里面住着一个霍比特人。当时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这句话就好像有魔法一样,就驻留在了他的脑海里面,让他感觉到有一种冲动,非要把它写出了不可。这部作品当年刚刚创作出来的时候也是有点命运多舛,托尔金把这部作品投到了几家出版社,大家都不看好,没有人愿意出,结果呢,有一个出版商的儿子看完了这部书之后非常的喜欢,说动了他的父亲,出版了这部作品。在我们的《霍比特人》出版之后,有很多的读者,他们往往心里面装的是《指环王》的故事,他们看完以后呢就说,哎呀,这个前传怎么和指环王的风格差了这么多、前传怎么写的这么幼稚?其实《霍比特人》他就是一个自己独立的故事,托尔金他有三个儿子,这个就是父亲讲给他们听的睡前故事。

    作为改编电影,不可能完全还原小说,那么电影和原著又有什么区别呢?后面的故事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吴刚:《霍比特人》这部小说总共有十九章,现在拍出来的第一部与小说对应的是前六章,后面还有十二章。小说和电影之间还是有不少差别的,这个区别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两部作品的风格是不一样的,《霍比特人》这个故事相对于现在的这部影片来说,节奏是偏慢的,但是电影我们知道,比较注重画面、节奏、动作性,所以小说里面有不少精彩的对话是没有办法在电影中得到呈现的。托尔金在这部作品当中创造了不同风格的诗歌,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另外霍比特人巴金斯与咕噜两个人在地底猜谜语,原来在小说中叫“黑暗中的谜语”,是专门有一章,这一段是一个经典,那么电影在九个谜语当中只选择了当中的四个。现在已经知道的第二部的电影叫史矛革荒漠,关于恶龙的故事到第二部就结束了,最后有一个“五军之战”,这场战争肯定要留着作为第三部电影的高潮。

    作为译者,吴刚也向读者们推荐了《霍比特人》中他最喜欢的两个片段。

    吴刚:在这本书当中,我其实是非常喜欢两个地方,一个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在地底,黑暗中的猜谜,这一段节奏掌握的非常好,对咕噜、巴金斯的性格塑造也是非常传神,还有呢,就是到了最后三分之一的地方,索林在见到财富之后迷失了心性,变得贪婪了,霍比特人巴金斯想要他摆脱这种不正常的心态,但是索林就以为巴金斯背叛了他,两个有一段决裂的对白,这一幕我当时看着是非常的感动,整部作品的情绪张力在这里达到了最高,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两个段落。

    吴刚认为,美好的童话不但能够打动孩子,也会滋养成年人的心灵。

    吴刚:我觉得这部作品表面上是一个童话,但它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童话,它里面其实也包含了很深的道理,尤其是巴金斯在探险中性格的成长,他也已经触及到了魔戒里面提到的,人在面对贪欲的时候,怎么样能够摆脱贪欲的诱惑,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老少皆宜的故事。童话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就好比是纯净的氧气,他并不仅仅是在逃避现实,他只是用儿童般非常纯洁、真挚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我们总觉得我们要有更多的力量才能战胜别人,其实不如像孩子一样,回到原点。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