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而复返的旅程

    有一个故事被讲过很多遍了:牛津大学教授J.R.R.托尔金某天在家里批阅试卷,随手在试卷上写下了“在地底的洞府中住着一个霍比特人”——这句话,成为了一个传世名篇脍炙人口的开头。没有人尽皆知的开头的书称不上名著。在这个意义上,《霍比特人》确实是经典,但大多数人只把它当成儿童文学经典。
  我也一样。在审稿之前,我并没有真正读过《霍比特人》,只是知道书里的主人公比尔博是《魔戒》主人公弗罗多的叔叔,是魔戒的前持有者。
  常听人说,如果一本书被改编成了电影,那就一定会有好的市场表现——这叫出版人占了电影人的便宜。其实,电影人又何尝没沾我们出版人的光呢?就比如说彼得·杰克逊的这三部《霍比特人》。
  看过头两部电影后,我个人认为上述的疑问大致可以打消了,因为——“大帝”主导了自己的电影,其黑暗史诗的风格与《霍比特人》原著小说的乡野童趣完全不同。彼得·杰克逊围绕托尔金作品改编的电影所创造的世界,大概与原作构成了平行宇宙,两者形态迥异,分别共存,就连改编电影所获数亿美元的收益,也与托老及其基金会无关,因为早在1969年,托老便将《霍比特人》与《魔戒》的拍摄等版权卖给了好莱坞联美制片公司。托尔金的儿子,克里斯托弗·托尔金,这位目前隐居巴黎、终其一生整理其父亲手稿与作品的托尔金遗嘱执行人,在面对来势汹汹的改编影视作品时的姿态是转过头,不去看——“托尔金成了一个怪胎,他被自己的名声吞噬,被时代的荒唐尽毁。小说的美感、严肃性和它最终变成的模样之间有条巨大的鸿沟,这些事让我不知道如何是好。(电影)商业化的可怕程度让书本的美学和哲学水准湮没殆尽。”
  社里出过《霍比特人》三个版本,第一和第三个版本都是平装本,价格相同,开本也相同。除了封面不同之外,还有一处差别,那就是第三个版本比第一个多了两篇文章,那就是正文开始前的“前言”和“文本说明”,前者是克里斯托弗·托尔金为1987年《霍比特人》出版50周年所做的纪念版序言。
  精装插图本则是中国大陆首次引进,插图作者是为《魔戒》改编的电影《指环王》作艺术指导、并由此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认可的英国插画大师艾伦·李,他为《霍比特人》所做的水彩及铅笔素描图画在书中均有收录。在此,我还特别想提一处“彩蛋”,这是我们的编辑团队为读者准备的惊喜:从揭秘《霍比特人》出版前后轶事的《〈霍比特人〉的艺术》一书中,我们知道托尔金在最初绘制卷首的《瑟罗尔地图》时手书了许多镜像的月亮文字,他希望将它们印在地图背面,需要将插图迎光举起时才能阅读的。
  而之前的版本(包括英文各平装版本)都由于预算限制而将如尼“秘”文直接印在了地图正面,以空心字体来暗示其短暂的显现。在精装插图本中,我们还原了托尔金的构想——采用托尔金手书的镜像文字,并采用专版热熔的工艺将特种纸的涂层化掉,只存薄薄一层纸基,才能得到地图绒绒有手感、文字却更为透光的效果。希望大家能和比尔博和梭林·橡木盾一起体会到冒险带来的乐趣。
  比尔博匆忙出门却满载而归,写下了这部名为“去而复返”的故事,由托尔金根据比尔博的回忆整理成书。而我,在反复阅读小说与电影之后,仍能体会到书中的每一分乐趣与感动。就像托尔金的挚友、英国伟大的诗人W.H.奥登在给《霍比特人》所做的书评中所说:初入世界的前路未知,正如去而复返后的无法忘怀,我希望你们也能感受到这份“去而复返”的快乐。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