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詹姆斯·伯克,你想象不到科普书还可以写得这么好看。称呼这套小系列为“科学评书”,一点不为过,因为里面充满了与科学、历史、文学有关的乒乒乓乓声,一团热闹:施莱格尔爱上了斯塔尔夫人;斯塔尔夫人写了一部关于德国文化的大作,同时尖锐批评拿破仑;于是拿破仑通缉这位夫人,实际原因是夫人的老爸内克尔管理法国财政无能;内克尔同意了发明家阿尔冈在英格兰制造白兰地的专利申请;阿尔冈为了解决酒厂的夜班问题,发明了一种灯,由博尔顿制造;这个叫博尔顿的家伙什么都造,包括蒸汽机,而瓦特是他的合伙人;瓦特的蒸气泵得以成功,因为得到了化学教授布莱克的帮助,布莱克就是那个发现潜热的人;布莱克的学生格雷厄姆为了骗钱,搞了家做电疗的“健康圣堂”,埃玛是那里的一个侍女;埃玛后来成为汉密尔顿爵士的老婆,这个老婆还是爵士从自己侄子手中“接管”的…… 一个小小的舞台上,各色人等上上下下地穿梭,让你眼花缭乱。再看看对作者的评价,竟有“詹姆斯·伯克是西方世界最迷人的天才之一”,由于《华盛顿邮报》经常滥用溢美之词,诧异之后也就罢了;不过,比尔·盖茨也称呼此人“是我最喜欢的作者”,看来各位看官还是值得一试的。 伯克的思路和一般作家不同,尤其是和一般写科普的不同。他一点不讲究系统,也不讲究按照什么时间、地点、学科等等线索,我感觉他写作就是天马行空式的,更类似散文家,把科学、历史、文学、八卦统统揉在一起;当然,伯克自己称其为遵循“关联”的原则。可不是吗,他主持的电视节目就叫《联系》。在他的眼中,卡门涡街和相对论是关联的,香槟酒瓶和壁纸设计是关联的,圣女贞德和野牛比尔是关联的,而且,他真能找到关联之处。感慨之下,不得不承认伯克对西方近代科学的著名事件和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的确深有研究。如果科普书都能像伯克的“科学评书”这么赏心悦目,立志做科学家的恐怕就不仅是小朋友了。 还是先说说这个小系列的三本书名。简单点,《圆》、《线》、《网》;复杂了说,《圆——历史、技术、科学与文化的50次轮回》、《线——现代世界意外起源的双重轨迹》、《网——往返于电气时代与石器时代的知识巡游》,副书名确实够长的。从伯克自己的介绍看,书名皆有深意。《圆》取义“描绘了50条令人着迷的技术史之旅,每一条旅途由一系列前后衔接的重大事件组成,旅途结尾恰好衔接开头”;《线》则是“每一章以一个事件开篇……在穿越时间和空间、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探寻每条轨迹之后,伯克向我们展示了这两条轨迹怎样最终出人意料地在现代世界交汇在一起”;《网》设置了近150个网关,介绍了“一些看似没有关系的观点和新事物是如何跳跃、纠结于这个巨大的、各部分相互交织、贯穿古今的知识之网的”。本质上,这三本书都体现了伯克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关联。科学史学家擅长用关联的眼光看待科学发展的历程,一个个科学发现彼此相扣;伯克的关联,妙就妙在不仅仅关联了科学事件、科学人物,常人眼中跟科学八杆子打不着的人物:柯尔律治、华兹华斯、拜伦、俾斯麦、圣女贞德、提香、加里克(舞台大明星)、纳尔逊(英国海军上将)等,皆能收入伯克的知识网络中。 伯克特别钟爱的人物大概有柯尔律治、纳尔逊和他的那不勒斯情人埃玛(老汉密尔顿爵士的老婆)、斯图亚特家族的美王子查理、伏尔泰和红颜知己夏特莱夫人、拜伦勋爵、托马斯·杨、达尔文、华莱士、富兰克林、莫尔斯、瓦特、斯密森(斯密森学会的创始人)等,这些人在三本书中频频出场;而诸色人等的关系,简直是“剪不断,理还乱”。 举例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