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为社会接受还有待时日

    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一直在倡导和探索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切实可行办法。教材循环使用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环保的意义也为全社会所共识。但是综观全局,似乎收效不大。为此,有关注者提出了电子书包是未来教材循环使用的最佳替代品的建议。但《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却表明——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出版人和研究者后发现,代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电子书包和代表着传统阅读习惯的纸质教科书之间存在着博弈。这一博弈所产生的利与弊,尤其是弊的解决与否,是电子书包能否成为教材循环使用替代品的关键。

    中学生反对使用电子书包

    黄红丽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一名编辑室主任,也是一名中学生的家长。为了回答记者的问题,她特意将她和她孩子张闻昕的对话传给记者。对话的题目就叫《90后和00后如何看数字出版?》。为保持原汁原味,记者做了如实摘录:

    黄红丽:妈妈单位昨天下午搞了一个论坛,讨论数字出版,大家对传统出版比较担忧,你们90后00后怎么看数字出版?如果有纸质书和电子书(或者平板电脑阅读器),你会选择哪种?

    张闻昕:我们用电子书或平板电脑阅读,主要是方便,又有好多不用花钱。其实真正读书还是纸质书好,看着舒服,读课外书有时是为了休闲享受,抱个平板电脑,挺累的,特别是眼睛累。

    黄红丽:不是说90后和00后是屏一代吗?

    张闻昕:00后我不敢说,我们90后为什么喜欢iPhone和iPad?主要是FASHION(时尚),身份的象征,引人注目啊!就像世界上虽然有很多厨师,好多人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饭——用平板电脑阅读太模式化了!其实我倒不担心你们出版业,我担心新闻业。我们在网上读的是新闻。我们用手机和iPad,有时是玩一下愤怒的小鸟之类,主要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

    黄红丽:那电子课本或者电子书包呢?

    张闻昕:农村的学生哪里用得起?再说了,还会产生很多电子垃圾。

    黄红丽:听说美国已经在推行数字教材了。

    张闻昕:美国现在不是经济危机吗?我觉得它没有这个财力!美国好像是世界上教材最贵的国家,他们的学生用完了,又拿去卖,我觉得这样比较环保,又省钱。

    黄红丽:这叫循环使用。你从哪里了解到的?

    张闻昕:报纸上呀。用电子教材也不方便,如何做笔记呀?大家可能还会开小差看别的东西。

    黄红丽告诉记者:“真没想到,孩子的想法跟我原来的想法很不一样。我觉得电子书包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是屏幕对视力的伤害问题。第二是如何处理硬件配制,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第三是电子垃圾如何处理。第四是教师培训问题。电子书包的使用最好是分步推进,先在信息技术比较成熟的地区做试点,分步推进。香港好像对推进电子书包有明确时间表,可否粤港联动,值得探讨。”

    担心影响中国孩子书写能力

    电子书包可以环保、可以减轻学生书包的重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家长们普遍认可的。家长们一致担心的是,电子书包不利于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有家长说:“电子书包如果像Kindle那样,对视力无害,我愿意让孩子使用。如果像iPad那样,对视力贻害无穷,我坚决不同意。”也有家长说:“其实电子书包好处很多。比如发现有差错,可随时升级更正,还可以在电子书上增加互动环节,就像我们小时候书里的‘说说练练’,师生可以随时互动。”

    相比这些利与弊,中国书店出版社总编辑马建农向记者谈了他的忧虑。马建农说,从中期看,应该是发展趋势。但是从长远看,他更担心的是将来孩子在使用数码终端的过程中,客观上会影响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

    马建农认为,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证明,汉字的书写和使用,对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小学生掌握和习惯性地使用汉字书写,不仅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更是中国汉字传承的必要基础。目前,尽管触屏也可以手写,但是那种书写的感觉和我们传统的纸介书写差异极大。因此,很可能因为使用数码终端,造成我们的下一代乃至我们的后几代汉字书写能力的严重削弱。此前,计算机的使用给汉字书写造成的很大问题就是例证。

    在中国被认可也许时间较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访者的另一普遍共识是,电子书包虽是未来发展趋势,但在中国过渡的时间会比较漫长。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广东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陈伟平告诉记者,电子书包做循环教材未来也许可以,但是目前各种条件还不成熟,技术和内容都有待完善。比如,目前主要是解决长时间使用对眼睛的伤害问题。不过,作为出版人,陈伟平认为必须高度关注电子书包的使用,并且要在试点过程中实际参与进去,取得实验真实数据。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