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动电子书包进课堂新举措不断,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电子书包的试点和招标,标的动辄上千万,但招标更多地停留在硬件和平台层面,内容缺位成为一个尴尬的现象。它对教育出版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重大机遇。
今天,教育出版肩负的使命已经远远超越编教材、出教辅、创利润的狭隘产业定义,把握新的历史机遇、实现数字时代教育出版的历史转型、拓展教育出版的时代内涵是当代教育出版人必须时刻思考的历史命题。
从2010年起到现在,三个相关的文件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第一个是2010年总署下发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数字化带动新闻出版业现代化,给传统出版单位实现数字化转型制订了时间表。第二个是教育出版同仁“熟读成诵”的2011年的《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对教育出版市场和利润空间的压缩立竿见影。第三个是2012年《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它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而开展的,准备用四年左右时间,总体完成100个左右区域试点和1600所左右学校的试点工作。以上三个文件无一不是用国家意志在鼓励出版业开辟数字出版的新领域,催促传统出版单位尽快向数字化转型。
下面我就谈谈江苏教育出版社近几年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在推进数字化进程中的理念和实践。
2012年,苏教社在全力打造两个平台。
一是利用江苏省产业文化引导资金的支持,打造幼儿教育信息化综合平台项目,以学前教育阶段内容服务为核心,汇集全国幼教顶级专家资源,发挥内容编辑与数字化产品提供的综合优势,构建幼儿教育信息化综合平台。利用新技术优势改良传统出版,围绕信息处理衍生出课程编写、教学培训、示范说课、评课评价、教师反馈、师生互动等动态反馈服务,以实时动态的专家、优秀教师教学的传授、点播,丰富静态的内容提供,并将一线反馈实时提炼汇总到教育研究和管理部门。2012年我们要完成一期的基础内容建设,实现基本功能和服务的运营。
二是初步实现基础教育数字化题库的建设。这也是我要谈的重点内容。
首先,我们为什么在数字出版中重点推进题库建设?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让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更为便捷,让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有了更多可能,也为我们开发新型教育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当下最热门的电子书包为例,如果电子书包普及开来,在较大程度上代替传统的纸质教材教辅,那将是一个每年至少有上千亿元的“大蛋糕”。北京、上海、山东、浙江、江苏、陕西、重庆、宁波等多个省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政府在推动电子书包进课堂方面不断有新的举措,有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电子书包的试点和招标,招标标的动辄上千万。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目前电子书包的招标更多地停留在硬件和平台层面,电子书包里面的内容资源却较为贫乏。内容缺位是一个尴尬的现象,它对教育出版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这也是教育出版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进入电子书包平台的内容主要有三大块,一是电子教材,二是和教学相关的备课资源,比如教案、课件、教学活动材料等,三是题库,包括同步类习题和复习备考的模拟题、中高考真题等。对于这三大块内容,苏教社不是全面开花,而是根据集团的统一部署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有取有舍,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突破。
作为一家国标教材的出版单位,苏教社电子教材的开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但苏教社纳入凤凰传媒上市以后,电子教材的开发上升到股份公司的战略层面,由股份公司数字化中心来牵头实施,所以,苏教社目前是配合数字化中心开发电子教材。
对于教学备课资源,集团控股的学科网已经做得非常出色,它汇集了几十万份各学科的教学资源,每天更新3000多套试卷,没有必要再去重复建设。对于苏教社来说,当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承建凤凰传媒上市时募投的题库项目。未来两年,苏教社将充分用好上千万募投资金,集中精力,建设一个覆盖中小学各年级段、各学科的数字化题库,一期入库60万道题,初期目标是打开江苏市场,中远期目标是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数字化内容资源库之一。
其次,谈谈我们理解的题库产品成功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