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坡有多长,角度有多大还很难预料,但是,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的转型是毋庸置疑的。而这期间,我认为更多的是机遇。”谈到转型问题,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用“在坡上”打了个比方。10月29日,在沪举行的第34届华东地区教育出版社年会上,华东地区11家教育出版社以及广东、广西、黑龙江、湖南等地的教育出版社社长,就转型升级等话题展开热议。
全媒体时代传媒生态的变化,为出版编辑工作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陈昕认为,不管载体如何变化,出版社只有牢牢地把握内容的组织能力、编写能力和创造能力,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数字化等手段整合内容资源,这个时候,它会呈几何级数放大,带来无限发展空间。”
江苏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瑞书对此充满信心,他认为,恰恰是全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的涌现,出版社和编辑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了。“出版的核心作用是选择、组织和加工,只要我们永远把内容创造放在首位,发展的空间不是缩小了,而是更大了。”浙江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张宝珍也指出,出版社扮演着中介的角色,是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用专业眼光收集优质的出版资源,经过挑选、组织和包装,进行销售,引领消费。“这一中介角色决定出版社不会消亡。”
在数字时代,编辑增强自身素养、提高数字化技能已刻不容缓。广西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石立民的发言引起共鸣。她表示,以一家社的力量来做大数据库基本不现实,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现在的一些数字化探索与实践尽管赢利不多,但是锻炼了队伍。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贾立群、青岛出版集团总经理吴宝安、福建人民出版社社长施群等也就教育出版社的转型、人才配备等问题交流了经验。
为期两天的研讨气氛热烈,教育社社长们形成共识,在社会转型、教育变革和数字技术浪潮多股力量的推动下,应勇于探索,在确保原有教育出版优势的前提下,探索新的产品形态和赢利模式,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