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内容资源的拳头产品,数字化题库得到了各大出版集团和各方教育社的重视。安徽的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很早就开始了数字化题库的建设。我们也关注到,一些在传统教辅出版领域卓有成就的民营图书公司也有了自己的网站和题库,例如上海的新纪元教育集团、江西的金太阳、山东的金星国际、世纪金榜,他们的题库有的紧扣纸质教辅,提供增值服务;有的独立发展,自成一体,在一线教师中反响不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学资源分享型网站,凭借网站海量的试卷资源建设题库,基本能够满足老师找题目、组卷的需求,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凤凰集团已经控股的学科网。
行业实践为苏教社建设题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比如重视中考、高考,可以让题库迅速切入教育热点领域,比如网页和手机终端的多元出口,可以有效支持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再比如通过题库进行教学诊断,这是传统教育出版无法提供的全新功能。经过两年多的思考,我们认为,题库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产品,还要在两个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
第一个方面是同步类题库。中考、高考类题库好做,同步类题库不好做。因为同步类题库要求知识点的划分更为细致,给题目打难度标签的要求也更高。同时,同步类还要考虑到教材版本的问题,不同的教材,知识的碎片化程度不同,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不同,为每种教材单独做一个题库不是不可以,但初期建设工作量极大,不同版本教材题库里的题目无法通用,教材一旦修订或重编,相关题库修订的工作量也过于巨大。所以,要解决好题库题目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匹配和共用问题,这是建设同步类题库的关键。
第二个方面是文科题库。理科的知识体系架构有利于建题库。理科的知识点清晰而明确,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知识点和题目之间的关系简单而直接,便于通过知识点将题目进行归类和检索。但文科,特别是语文和英语两门主学科,它有很多题目,比如阅读和作文,没有明确的知识点,这些题目如何归类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而落实到同步教学中,哪些题目可以在高一出现,哪些可以在高二出现,又是一个更大的问题。语文作为母语,如果出现了不符合当前学生学习水平的题目,用户可能还有一定的宽容度,而英语中如果我们推送的一篇阅读理解出现过多的生词,不符合当前学生的水平,用户可能就会觉得你这个题库是一个失败的产品。
对于这两个问题,苏教社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将会在未来题库建设中体现出来。
优秀的题库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但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离不开成功的营销模式。我们对纸质产品的营销模式早已烂熟于胸,但对于数字化产品的营销可能都还处于探索之中。下面我再和大家分享我们准备采用的题库营销方案。
题库的营销必须紧跟国家的教育政策,吃透市场的需求,努力推动题库深度介入教学环节。还可以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进入各地正在进行的教育信息化试点中。我们将来题库的营销,会利用三个营销平台,采用四级营销模式。
三个营销平台,指的是网站平台、移动终端平台和电子书包平台。
网站是题库最重要的内容聚合平台,也是目前最主要的销售平台。因为题库网站平台的作者和最终用户主体都是老师,作者和用户高度重合。好的作者能够告诉你一线最需要什么样的题库产品,什么功能最为实用。题库建成以后,如果真能实现预定功能,成为老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这些作者将会成为我们的第一批用户和义务宣传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制度设计上让题库的建设者们最终转化为使用者、宣传员。所以,在建设阶段,我们广泛撒网,设计了四级模式,分别是教研室模式、基地校模式、工作室模式、特约作者模式,题库建成之后,它们将自动转为题库营销的模式。
教研室模式,是沿用了传统教辅与大市教研室合作的模式。在题库建设初期,我们会和教科研水平比较高的大市教研室或教科所建立合作关系,可以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就题库基础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研究,比如数字环境下考试命题研究,教育信息化中题目地位和作用研究,题库结构与功能研究,学科知识点体系研究。将来,我们的目标是深度介入教学科研领域,参与教科研和命题,借助教研室在地方专业教育领域的指导性地位,帮助我们开展下一步工作。初期我们准备发展2-3个教研室进行合作。
基地校模式,是指发展一批在当地有带动性、引领性的学校作为基地校参与题库建设。基地校将成为题库建设的骨干学校,好的基地校,我们可以在科研层面上展开合作,成立科研项目组,给予课题经费,进行信息化课堂教学中试卷的信度、效度研究,数字化组卷过程研究,教育测量和教学诊断研究等,一般的基地校,我们会布置一定的任务,比如请学校给我们题库的题目打知识点标签,通过给学生实际做题评测,提交题目难度的数据。初期,我们准备在全省发展100个基地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