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结合点:“慕课”、电子书包、教学辅助产品、在线题库产品、考试测评网站等。 当下,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公开课已经在国内外遍地开花;各种网络教育平台层出不穷,如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YY教育,准备在国内上市的沪江网、一起作业网等;各类在线教育产品层出不穷,教学辅助产品、在线题库产品、考试测评网站等新商业模型不断涌现,在线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热点。可以说,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也给教育出版产业带来了深刻变化。各大教育出版社正逐步从教育内容出版商向教育内容服务商转型,为受众提供更有价值、更为有效的教育服务,也成为融合发展的示范者。 全面铺开 彰显融合大势 国内各大出版集团融合发展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大,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也不例外。中教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具备推动传统教育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其原因在于中教集团在信息化建设、数字资源研发、网络技术应用和数字平台运营等方面起步早、投入大,从而积累了良好的服务能力和转型升级基础。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创办了人教网,以人教网和人教学习网为核心网络平台,建成了覆盖全学科的基础教育资源网站,在线注册用户已近200万。目前,人教社正在加紧建设和推广“人教电子书包”“学生资源中心”“人教数字校园”。语文出版社设立了数字化专门机构,启动实施了“汉语言数字化传播工程”等多项工作。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正着手运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改造传统业务。 作为较早涉足在线教育领域的出版机构之一,人教社同时运营着3个重要的教育网络平台:“爱课程网”,建设目标是承载100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大学生在线”,是全国高校共同参与、面向大学生的网络社区;“教师发展在线”,6年培训高校教师超过30万人次。 数字平台 奠定融合基础 对于数字出版,业内常常有句玩笑话:“不做是等死,做了是找死。”其中“做了是找死”主要是指数字出版意味着前期巨大的经济投入。相对于其他领域,尽管教育类数字出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短期内依靠数字出版自身的赢利与投入实现平衡依然不现实。从国内一些出版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来看,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帮助自身实现转型是有效路径。 正在进行股改上市的中教集团,募集来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转型升级服务教育信息化方面。其中,人教社的“人教电子书包”项目、高教社的“数字课程建设”项目、语文社的“国民语文素养提升”项目等列入上市募投项目后,将获得数十亿元的资金支持,必将大大提升集团转型升级服务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 在教材教辅图书出版领域,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图书动销品种数一直保持着不错的成绩,但在“互联网+”思维的冲击和鼓舞下,北教传媒不满足于现状,2014年8月28日,北教传媒打造的在线教育平台“跨学网”正式上线。北教传媒总裁刘强在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跨学网”的概念是跨越媒体、跨越介质、跨越区域、跨越学习上每一个障碍,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让落后地区的孩子也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跨学网”首席运营官乔帅介绍说,“跨学网”将实现为北教传媒的教辅图书提供优质的线上增值服务。在技术团队的合作伙伴选择上,“跨学网”积极走出去,选择了与互联网公司的强强联手。 日前,“跨学网”与百度“作业帮”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移动互联网全新学习模式,发挥双方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体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资源整合 提升整体实力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传统的教育出版社积累了丰厚的资源,具有强大的内容原创能力,这些都是出版企业推进融合发展的优势所在。如果将各方面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求得“1+1>2”的融合效果。 浙江大学出版社作为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之一,其数字化的战略目前已经真正成为出版社的核心战略。早在2010年,浙大社制定了精品化、数字化和国际化三大战略,战略目标的实质之一是把数字化作为推进出版社精品化和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一种重要手段,二是把数字化作为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双向融合的最终目标。 近年来,浙大社始终积极探索适合本社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项目驱动,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和社会化应用”的数字出版发展模式。据悉,由浙大社承担的多个项目入选原新闻出版总署、浙江省科技厅相关项目库。例如,2009年,浙大社承担“浙大机构知识库与数字出版服务”项目;2012年,“数字西域文化与数字出版服务”入选“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2012年,由浙大社社长傅强作为团队带头人的“数字内容服务支撑体系研究团队”入选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文化产业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