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的内容来自“中国当代书籍装帧摭评”豆瓣小组
业内声音
寻求亲和力
受访人:冯金红 三联书店编辑
做小开本的书,国外像企鹅出版社、兰登书屋都很有传统,国内是前几年才开始流行,一般是文艺类图书,小说、散文等闲适读物,三联的学术书不做小开本。前些年,汪家明先生做了“中学图书馆”文库,现在已经出了很多种了,当初一亮相,大家就觉得很舒服。今年,我们做了“经典通识讲稿”系列,是小精装。这个系列是一些名教授的讲稿,每本的字数不多,我们定位在学术普及读物,所以希望做得小巧些,排版疏朗些,封面不要那么刻板,要显得有亲和力。小精装,看着养眼,拿着趁手,会让读者感觉比较亲切。
不过,实体书店不喜欢小开本,觉得摆在店里会被淹没掉,他们欢迎大开本的书。可如今书的销售很多要靠网店,所以开本小一点,也就不是问题了。
另外,说到小精装,我觉得林道群(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编辑)做的董桥的书,那真是非常的漂亮。
陆智昌最佳
受访人:杨全强 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
小精装的书,我印象中比较早的,引领风气的,是陆智昌为上海译文设计的“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系列,2005年的书。今天我仍然觉得它是最好的,我自己做的书那是望尘莫及。陆智昌选择的材质(封面纸壳有皮质的感觉)、用色,封面字体、字号及其分布排列,简洁、大方、明朗,给人很洋、很现代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