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前夕,照例会有名人故里的新闻。今年的一大新闻是,福建省平和县近日宣布将投资30亿元将林语堂故里打造成“世界级文学小镇”。然而,这类新闻却总是让人捏一把汗。很多地方的“名人故里”工程多是虎头蛇尾成了“烂尾工程”,譬如,曾经计划投资数亿元的河南汝南“梁祝故里”因开发商撤资半途而废,如今一片荒凉;热热闹闹的山西娄烦“孙大圣故里”折腾了两年,只建成了一座接待中心。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我们很多打着“文学”旗号的项目最终变成了与文学无关的商业性开发。在此不妨看一下英国莎士比亚文学小镇——斯特拉福镇。它的主要景点只有莎士比亚故居、莎士比亚中心、圣三一教堂等。这里如实保存着的16世纪纯朴风景和造型别致的乡村建筑,看不到现代都市的热闹和喧嚣,只有一片似乎来自中世纪的纯朴。每年数百万游客使这个小镇成为全英国排名第二的旅游景点。可以说,斯特拉福小镇完全是因文学而成就品牌特色的小镇。
体验式旅游早已成了一种新时尚,其实不只是斯特拉福小镇,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一些真正与书有关的旅游景点,对于游客来说,这是一种主题游,一种文学游,也可以是一种深度游。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今年4月开张后,帕慕克小说读者的土耳其游多了一个必去的文学景点。而在英国,文学旅游系列作品《文学旅游:特罗萨克斯和沃尔特·斯科特》的出版,再次点燃了公众对于文学旅游的热情。
文学旅游是指以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为依托,再现文学作品中相关的人物、场景、情节,或感受作者创作的环境和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旅游活动。文学旅游在国外已盛行很多年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小说所在的城镇或者景点为旅游热点,譬如,前几年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就曾引领了卢浮宫和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旅游热潮。第二类是以作者所居住的城市或环境为旅游热点,只要所在城市出产大师级作家或量产文学家,那么该城市的一草一木都会引来众人的探索和研究,自然也成了旅游热点。第三类是以体验小说情节为旅游热点,这类文学旅游正受到众多小说旅游爱好者的追捧,旅游者乐此不疲地体验着小说里的杀鸟游、饥饿游等各种体验式旅游。例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数十部小说形成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一系列小说里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竟成了众多读者常年进行学术活动的旅游场所。
文学体验: 经典和流行都有吸引力
通常,畅销小说都会引发其所在的城镇或者景点迅速成为旅游热点。自从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出版后,到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旅游观光的游客数量激增。尽管实际当中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与书中所描述的这座教堂有差别,但这丝毫不能阻止小说旅游爱好者的热情,人们聚集在教堂的周围希望亲眼目睹书中所描述的圣地。
如今,对于文学旅游爱好者来说,仅仅目睹这样的圣地已经远远不够了。他们更愿意去体验《达芬奇密码》小说的主人公罗伯特·兰登进入教堂时的感觉,教堂里那高耸的穹顶、一根接一根的顶天立地的巨型圆柱所散发出来的宏伟气势让旅游者真实体验了兰登所感觉的空旷、高远以及令人晕眩。《达芬奇密码》引发的另一个大热点就是法国的卢浮宫。随着同名电影的热映,卢浮宫博物馆的客流量也得到巨大的提升。一些私人旅行社甚至还提供专门《达芬奇密码》卢浮宫之旅。很多游客涌进卢浮宫都试图探寻“馆长”被枪杀之处以及《蒙娜丽莎》神秘面纱背后隐藏的奥秘。更有一些小说迷们按照主人公的解码路线,体验探索乐趣。
远在亚洲的日本也是文学旅游胜地。谈到日本,人们很可能会想起因80多年前川端康成的小说《伊豆的舞女》而火热起来的伊豆。在作者看来,伊豆是一个寻梦的地方。那片纯净的美景会给人宁静而平和的心情,让人忘却都市的滚滚红尘。
尽管小说已经出版了80几年,但伊豆的汤岛温泉依然是众多访客乐于光顾的地方,如今,小说中的旧天城隧道、河津川的溪谷以及木桥对岸的福田家成为了观光步行道。“一进入暗暗的隧道,就感觉有湿湿的小水滴在吧嗒吧嗒地滴下来。而通往南伊豆的前方出口已经有一点小小亮光出现在眼前。”这是小说对于穿过旧天城隧道的描写,如今,文学旅游爱好者仍乐此不疲地穿旧天城隧道、住进福田家、泡温泉,去追寻川端康成当年那美丽而纯净的梦,感受他在伊豆所曾体验过的那份宁静。
文学旅游:美国文学小镇主题游
体验式旅游如今风靡全球,而美国某些文学小镇的主题游可谓是一种深度游。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特兰西瓦尼亚县的布雷沃镇,以饥饿游戏为主题的旅游吸引了众多访客。他们是苏珊娜·柯林斯所著同名反乌托邦幻想小说三部曲的超级书迷,同名改编电影《饥饿游戏》的上映吸引这些访客纷纷赶往布雷沃镇,探索影片的外景地,过河入林,风餐露宿,学伪装,躲坏蛋,燃营火,练射箭。
此外,北卡罗来纳州政府的旅游部门还与哈利·波特游、暮光之城游的商业开发者利·特拉普合作,推出了从夏洛特城到蓝岭山区的饥游路线,分一日观光和周末山区背包游两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