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穿插广告 注释超过作品——译者作家学人谈怎么读《芬尼根的守灵夜》

  昨天,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上海书展上宣布,将于下月推出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晚年作品《芬尼根的守灵夜》中文注译本。与《尤利西斯》相比,《芬尼根的守灵夜》在大众中的知晓度显然没那么高——这部“天书”由乔伊斯耗费17年著成,出版至今73年,已被译成多国文字,但此前无中译本。

  为何称天书

  为什么说《芬尼根的守灵夜》是“天书”?中文版译者、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戴从容介绍说,小说里有成百上千个乔伊斯自己制造的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合语法和逻辑的搭配比比皆是,每个词语都可能包含不止一个含义。至于该书的句子和结构,更是颠三倒四得不知所云,来去随意得超出常情。

  乔伊斯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创造了九个100字母长和一个101字母长的单字,最有名的是他用100个字母拼成的“雷击”一词,模拟雷声不断,由十多种不同语言中的“雷”字组成,每一种雷声都有其时代背景。《芬尼根守灵夜》还夹杂有1000首左右的歌曲,大多取自歌剧、流行歌曲、民歌。小说的另一特点是时常离题,故事中夹杂着不相关的故事,甚至穿插广告,第64页至66页是最著名的离题,穿插了一个减肥广告以及一个1927年的美国案件。

  难读但重要

  曾有一位乔伊斯的研究者称,要读完这本书,最少需要1000个小时,也就是说,即便每天读10个小时,也要三个多月才能读完。戴从容提供的另一组数据也能说明问题:这本书的法语版从1938年开始翻,1982年才出了全译本;意大利语版花了10年;德语版花了19年;波兰语版花了50多年。戴从容目前翻译了小说四部中的第一部,已经花了8年时间。

  乔伊斯为创作这部小说付出的心血远超《尤利西斯》,在作品完成时,他甚至说除了死之外便没什么好做的了,并放言“这本书至少可以让评论家忙上三百年”。1998年,美国兰登书屋《当代文库》编辑小组将它列入了“本世纪一百本优秀英文小说”。戴从容介绍说,它的字谜一样的词语改变了当代文学的阐释方式,该书迷宫一样的结构早已成为当代众多作品模仿使用的手法。

  阅读有方法

  已读过中文版抽印本的孙甘露说,读这本书确实是一个挑战,但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挑战,“至于说到理解、懂这个问题,就像读《红楼梦》,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的,这才是有趣的部分。”他表示,译者在翻译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注解,注解的文字量甚至远超原著,翻译的方式是非常有意思的,但我们可以先不借助注释,就是先通读一遍,就像读诗歌一样,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

  戴从容则提醒,阅读这部小说时,从一开始就必须放弃自己头脑中固有的文学模式,否则会觉得它在胡说八道。不要希求读到“他人即地狱”这样的警句,乔伊斯不是提供心灵鸡汤的人。它的词语是无限开放的,乔伊斯允许读者不断加入各种偶然性在里面,它的整个意义是开放的。要读完全书,让它从整体上改变你对文字、语言、文学以及人生的既有看法。

  慢慢感受美

  暂时看不懂也不等于没有阅读乐趣,昨天在活动现场,有一位英国留学回来的读者便告诉记者,他阅读过小说的英文版,“我只看了三分之一,掐头去尾,中间没有看,这三分之一也看了很久。虽然没完全看懂,但我能感觉到一种美。”

  陈思和说最近他在读三本书,第一本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这本书即便对德国读者来说也很难读,还没读完他又找到《2666》,也是一部很长的小说,然后又找到《芬尼根的守灵夜》。“三本书我目前一本都没有读完,但是我喜欢读这样的书,它可以陪伴你慢慢地享受自己的生命。”陈思和建议读者,读书不是干活,是一种精神享受,越慢越好。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