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直到有一天,人们猛然意识到“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于是,慌张的人们在高峰地铁上抄起米兰·昆德拉的《慢》,用kindle和ipad阅读电子书《娱乐至死》。曾经原始淳朴的生活方式成了有钱人追求的奢侈之物,更多的现代都市人则只能对慢生活心向往之,呼唤传统的回归。
与慢生活一同消亡的远不仅是生活情趣,还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我永远记得六年前在东北农村,一位剪纸老人向我含泪讲诉村子里没人愿意继承她的手艺,担心这份技艺随自己死后一同消亡。从那时起,我开始特别关注有关传统技艺和普通手艺人的故事。
《东京下町职人生活》就是一本讲述日本东京根岸地区手工艺人生活的温暖读本。此书是日本插画家泽田重隆日本风情系列作品之一,北正史撰文。我最早读到的是台版,世纪文景今年1月出版了引进版,译文仍是陈娴若。
根岸是东京的一个下町,在日语里,下町就是平民住宅区。从地理位置上讲,根岸属于东京都台东区,位在上野公园的东北方,距离日暮里很近。因为在关东大地震(1923年)及二战期间的东京大空袭(1945年)中都幸免于难,所以至今仍保留着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下町”风貌:自然曲折的巷弄小路,昭和时期的木式房屋,颇具历史感的特色店铺……全书访谈了鸢工头领(类似我们的包工头)、蓝染师傅、居酒屋老板娘、三味线师傅、玩具店老板、豆腐师傅、装饰品镶嵌工匠等八位职人、艺匠,由他们口述那些传承下来的技艺、工作精神和当地生活的情味。
有几代历史的居酒屋,糠味增和调味酱底陈年不换。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酒菜味道和待客风格,居酒屋牵系着老顾客的口味和心情。老板娘年逾花甲,一身调酒做菜的好手艺是当年婆婆严格训练出来的,店里的酱汁和调料也是祖传的秘方。她说:“若是哪天这个酱汁打破了,那我的老命也完了,所以就算是大地震,我也要抱着这缸酱汁一起逃。”居酒屋的老板呢,因为担心女性酒品不好,甚至一概拒绝爱吵闹的女客人上门。全然不顾女客人带来的可观利润。媒体循迹报道了小有名气的居酒屋,客人激增,老板非但不开心,反倒因客人过多打破店内氛围而焦虑不已。老板娘用唠家常般朴实的语言讲述,却处处令人动容。他们只是很普通的老百姓,做得是最平凡的工作。然而,他们对食物的良心和对客人的尊重让人肃然起敬,那份大气与开阔加深了我对生命厚度的理解。
书中讲到的职业,有名字较为陌生的“鸢工”。鸢工就是土木工人,负责盖房子,在当地兼行消防队员的职责。北正史访谈的头一位人物野口义博,他的爷爷、父亲、自己以及儿子四代一直担任町内的头领。在根岸,一直保持着子承父业的传统,多数店铺也都有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野口义博说,“扎根在这块土地上,心底某处的踏实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宝贝。”因而,纵然随着建筑分工越来越细化,鸢工头领的地位日渐削弱,野口义博和儿子野口义明依旧坚持着祖上的传承。
读《东京下町职人生活》的过程中,我时常被震撼到。在做豆腐的师傅熊井守看来,豆腐也是有生命的,每天会有好脸色、坏脸色,若是做得不用心或者器具脏了,就决计做不出好吃的豆腐。玩具店的老板川崎英夫为了让孩子们更开心,每年的圣诞节都扮成圣诞老人,划着雪橇挨家挨户送礼物到半夜。那份专注与执着,朴实与精心,令人动容也动心!在现代人刻意找回最自然、平实生活的今天,那股从平实淡然的生活中传递出浓浓的人情力量,该是弥足珍贵的生活原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一百余幅线描插画。从街边房屋,到店家画像,线条细腻生动,与文字相映成趣,读者遨游书中,仿佛真的行走在根岸街头。插画的作者泽田重隆(1918~2004)既是本书的最大特色,也是书中故事的挖掘者。泽田重隆擅长运用现代视角观察日本各个城市及市民生活的百态,绘制出一系列的日本风情画,并以此为终生职志。他的插画风格有如淡雅素描,在静谧构图之中牵动人心,呈现职人的技艺细节,更延伸读者的想像空间,追寻他的画笔遨游日本。泽田其他的绘本作品有描绘京都、奈良等地的《千年繁华》、《喜乐京都》、《京都思路》、《鎌仓》,以及《奈良的街道》、《节庆到了!嘿唷》、《烟火》、《鱼市场》等。
日本制造业和手工技艺的精美、繁复,堪称世界第一。就连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乔布斯,在制造风格上也受日本工艺的影响很大。我一直在想,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跨度到制造业强国?也许其他更为宏大的目标、愿望都可以暂时放一放,日本那些普通职人艺匠身上的专注与超脱,那份珍贵的“初心”,其实是最让人感动和强大的力量,值得我们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