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阅读热点频频 家长老师推波助澜

  夏季炎炎,暑期漫漫,又一轮暑期阅读席卷而来,各大书城渐渐成为中小学生们度暑休假的主要场所。近日,笔者走访了西单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等京城几家大的图书城,看到许多孩子或三五成群、或陪同家长而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并坐在书店一角津津有味地阅读。许多家长在抓紧孩子学习的同时,也都在考虑如何让孩子快乐地度过暑假。不少孩子选择去书店看书,阅读也成为了许多孩子暑期的一种习惯。

  在漫画及青春文学专栏处,席地而坐的小读者们比比皆是,以至于往来的读者都必须小心翼翼地穿过人群。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之大也为整个大楼增添了活力,而图书销量情况也比平时有所增长,其中不乏老师和家长的推荐选购。

  图书分类清晰 读者多元考量

  暑期图书市场向来是出版行业的销售高峰,据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2011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数据显示,一般一本图书在暑期的单本单月销量比平时要高出1000多册,以接力出版社为例,2011年该社出版的《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道》在6、7、8月销量均有3000多册,7月份达到4200册;而畅销小说《暮光之城-破晓》去年暑期三个月销售量近30000册,相比同年4、5月份各5000余册的销量,可谓暑期图书“热浪来袭”。同春节期间一样,各大出版社和书城都在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书桌上的饕餮大餐。在西单图书大厦,笔者发现青少年文学的设置很仔细,分为青春文学、校园文学、儿童文学、青少版中外名著、青少版历史知识读物、青少年课外读物、青少版名人传记、拼音读物以及漫画等,然而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漫画和青春文学。

  在摆放着众多漫画书的书架旁,笔者遇见正捧着漫画看得乐呵呵的小男孩浩浩,在一旁陪伴的浩浩妈妈说:“暑假了,带他来图书大厦放松一下。”同浩浩一样喜欢看漫画的孩子还真不少,从几岁的小学生到十几岁的初中生,都对漫画书爱不释手。相比较青少版名人传记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漫画书架处相当凌乱,而与门可罗雀的中小学生教辅书架相比,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情景。

  与漫画同样受欢迎的就是青春文学小说。正值豆蔻年华的孩子,说起自己喜欢的图书,更多的是探险、恐怖和言情小说,并认为只要有意思就是好书。而对于图书的装帧及图片则表现地无所谓,甚至认为太华丽的图片反而会影响阅读文字。一个13岁小女孩正寻找着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她告诉笔者:“更喜欢牛皮纸封面的,看起来挺有感觉的。”看来一些出版社把孩子想象得太幼稚,那些华丽的装帧并不能蒙蔽孩子的“慧眼”。

  与孩子们的随心阅读不同,家长在购买书籍时的考量因素要多一些。图书大厦的销售人员告诉笔者,家长选书有“门道”,首先是书的品质,更看重品牌效应,其次要有教育意义,至于孩子喜好,家长并不能全部拿捏准确。一位陪伴孩子阅读选购的阿姨说:“我选的书孩子不喜欢,但是暑假比较长,平时学习没时间看,现在就由着孩子。”现在,市面上的图书多而杂,对于出版社而言,如何把图书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似乎已成为抢占商机的重要因素。

  图书策划营销战 读者能否免疫?

  出版社与书店在暑期图书营销战中可谓卯足了劲儿,加之全媒体的到来,宣传手段呈现出多种多样,由此也运用了花样繁多的营销方式。微博、社区、杂志连载、书评、主题活动宣传等广告充斥着孩子和家长的视野。虽无可厚非,但这样的营销战真的能够打得赢么?读者的心理又是如何呢?

  学生的暑期读书不会离开家长、学校老师的推荐。一位母亲给7岁的儿子选购了对性格方面有影响的书——《做个有出息的男孩》,并告诉笔者暑假学校推荐了三本书去书店买,有《成功故事》、《励志故事》以及周锐校园新童话《鸡毛鸭与鸭毛鸡》。而对于学校推荐的书,孩子并不买账,这位母亲有些无奈地说:“儿子一般不喜欢看,有时间就给他讲讲。”如此,家长和老师的选择则成为出版商的营销目标。

  在青少年文学版块,不乏“一本通”、“青少年必读”、“教育部推荐”等字样的图书,一位家长刚刚为孩子选购了《平凡的世界》与《尘埃落定》两本书,并告诉一旁的孩子,《平凡的世界》是高中生必读的书籍,《尘埃落定》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图书。就笔者观察,这样的“推荐”,不过是出版社的一种二次加工,将各种内容有价值的图书整合在一起,给老师或者家长选购时提供一定的引导。面对纷繁复杂的图书,孩子们也有自己的选择“窍门”,除了随心阅读,更多的是小伙伴们之间的推荐,至于图书城“满100元返15元礼券”活动以及买系列图书就会送玩具等活动对孩子作用似乎不大。

  对于孩子们来说,阅读书籍,往往更多看重的是故事情节。出版社为了迎合小读者的喜好,会出一些趣味性特别强的图书,比如畅销百万的“查理九世”惊悚探案的故事,以及融入动画元素和网络游戏的“怪物大师”系列,追求惊心动魄的冒险和华丽的战斗场面,剧情推进快捷,更具现代阅读快感。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