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眼,带我遨游浩瀚的书海——记刘力群、李珍夫妇的阅读故事

  “是的,我虽然没法亲眼看看这个世界,但是阅读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通过阅读弥补了我的遗憾。”李珍感慨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香。”正是李珍多年读书的真实写照。

  他俩:“阅读让我们相知相守”

  1994年,生活没有任何交际的李珍和刘力群相识,两人结缘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京城人家》的栏目访谈,那期节目讲述了李珍坚持读书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奋斗故事。因为自学考试没有盲文教材,李珍便请人将教材念出来,录在磁带上,自己再反复听,凭着这股韧劲,李珍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通过了考试。

  李珍对于读书和知识的渴求透过电波深深地感动了收音机旁的电台监听员刘力群,同样是残疾人、同样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经历让刘力群心中产生了共鸣,他思索着自己应该为李珍做些事情。于是,刘力群和同样在家养病的好友一起开始为李珍读书读报。

  回忆起当年通过磁带读书学习的日子,李珍说道:“每次听到收音机里的声音,我总感觉自己面前正摊着一本书,虽然我看不见,但是我却能读得到。”而随着交往的逐步加深,刘力群开始通过每天打电话为李珍读报纸,“那段时间,每天晚上一到七点,我们都会准时守候在电话机旁,他打给我,或者我拨给他。最多的时候一次竟然长达3个小时,总感觉读书的时光很短暂。”李珍说。有一次晚上下大雨,刘力群单位的电话线被水泡了,电话打不通,他便连夜冒雨开着残疾人摩托车从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单位赶回海淀区的父母家中,一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李珍继续读报纸。

  从1994年相识到1996年步入婚姻殿堂,这期间刘力群已经记不清为李珍录制了多少盘磁带,连自己特意为读书录制磁带而买的燕舞牌音响也因过于频繁的使用而“退伍”。提及读书录磁带印象最深的事情,刘力群回忆道:“有段时间,李珍特别喜欢读《庄子》。一本《庄子》我录了30多盘,她总是反复听。”现在,在他们的书房里还珍藏着当年的部分录音磁带。

  婚后,李珍不再借助磁带来读书。每天,丈夫刘力群都会读书给她听。“我常常下班回到家就累得瘫倒在床上,但一听到力群给我读书的声音,所有的疲劳便烟消云散。”李珍幸福地说道。因为李珍下班到家天色已黑,为了让她每天能够多听一会儿书,刘力群总是先比妻子吃完晚饭,让李珍能够一边吃饭、一边听他读书。“我总觉得他这样做太辛苦,便劝他歇一歇,但他总是不肯。”李珍心疼地说。

  在两个人的小书房里,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本本书,有池莉的《来来往往》、铁凝的《永远有多远》、陈忠实的《白鹿原》……它们见证着这对特殊夫妻的读书历程。“我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跟力群一起坐在书房里,听他读书。”回首两人的相识过往,李珍总结为:“广播使我们相识,自学考试使我们结缘,读书写作使我们相知,邓丽君歌曲使我们相爱。”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