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动物世界感受人类生活 沈石溪:一抹血色中也散发温情美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赴西双版纳插队,在云南边疆生活了18年。1972年到当地山区小学当教员。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其动物小说别具一格,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500多万字。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家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代表作有《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狼王梦》等。其中,《最后一头战象》、《斑羚飞渡》、《猎狐》、《给大象拔刺》、《保姆蟒》等被选入语文课本。《一只猎雕的遭遇》获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斑羚飞渡》一文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

  沈石溪出生于1952年的上海,上山下乡的浪潮把这个刚满16岁的年轻人带到了千里之外的“莽荒”之地——云南西双版纳。

  中国最富盛名的“动植物王国”就是指西双版纳,那里生活着占全国1/4的野生动物。30年前,沈石溪正是在西双版纳一个名叫“象奴寨”的地方,写下了平生第一篇动物小说。而如今,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中的“动物小说大王”,他的笔下早已奔跑过无数动物。

  6月12日,沈石溪带着他和动物的故事来到了衢州,记者有幸对他进行了专访。18年西双版纳生活:皆是创作素材

  虽然离开西双版纳,回到了家乡上海定居,但云南西双版纳的野象谷自然保护区仍是沈石溪最牵挂的地方。“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回西双版纳看看。”沈石溪回忆说,对边地风情的记忆似乎让他无法再仔细回味当时艰苦的环境,“原始的丛林和山谷是那么纯粹干净,那儿的动物们像是吸收了天地之灵气,活得格外潇洒自在。”

  有一天晚上,因为多喝了点米酒,他起夜上厕所,本想偷个懒在竹楼阳台上将就一下。结果还没解决完,就见黑暗中一对恶狠狠的眼睛盯着他,细看是一头愤怒的公牛,怒目圆瞪,脸上还尿液滴答。沈石溪只好慌忙往楼下跑,刚下几步楼梯就被脚下一团软绵绵的东西绊倒了,摔得生疼,原来慌乱中踩到了正在楼梯上睡觉的猪。它们可不好惹,把沈石溪围在中间,居然实施报复手段,齐刷刷向他滋尿。“我还曾经跟着当地人到树林里去打孔雀,却被野狼追赶,困在树上三天三夜。60多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刻不停地观察着树下的6只饿狼。”

  这样的故事,沈石溪说他多得数都数不完。“没有西双版纳,我不可能有这么多机会和动物亲密接触,更不可能从事动物小说的创作。”

  “可以说,我小说中的动物,大多可以在我西双版纳的生活中找到原型。比如《野猪王》、《白象家族》、《牧羊豹》,就直接取材于当时的生活经历,而像《狼王梦》、《斑羚飞渡》这些也来自我多年和这些动物的亲近生活。”动物世界:一抹血色中也有温情美

  沈石溪正式开始创作是从西双版纳到昆明进入了部队的文学创作室之后,可是最初几次军旅题材作品的尝试并不很成功。他想起了森林中那些可爱的生灵——他最为熟悉的伙伴。

  “我的第一篇动物小说《象群迁移的时候》发表于《儿童文学》杂志。”说起这篇小说,说起当时选用这篇小说的《儿童文学》编辑对自己创作的巨大影响,沈石溪抑制不住满心的感激。“当时,我在西双版纳军分区任新闻干事,《儿童文学》的编辑特地赶到云南,鼓励我沿着这条全新的小说创作道路继续写下去。”

  沈石溪也突然意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的经历与理解,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出来。1984年,沈石溪的第一本动物小说集《第七条猎狗》出版,第一次印刷即达10万册,并荣获首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在随后的两届评奖中,沈石溪又分别以《一只猎雕的遭遇》、《红奶羊》再次获奖,成为这一重要儿童文学作品大奖“三连冠”得主。在台湾,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也受到小读者的热烈欢迎,出版的23本动物小说均多次再版,是内地儿童文学作品中再版率最高的作家,其中曾获台湾第四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的《狼王梦》一书已再版达二十多次。沈石溪也因此被冠以“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他说,他的动物小说首先要“着眼于动物的自然属性,挖掘动物社会鲜为人知的行为规范,塑造动物的本体形象。”他一直试图展现的便是如西双版纳的天空一样纯粹而绚烂、充满生命原始冲动和力量的动物世界。于是,我们才看到他笔下的动物们总是充满着野性和生机。在他的动物世界里,即使是一抹血色中,也都散发着温情美。动物小说:倒映着人生苦难《最后一头战象》是沈石溪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头在抗日战争中负了重伤的战象,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毅然走进百象冢,与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安眠在一起的故事。文章简短有力,离奇感人的故事也引发了这样的争议:动物到底有没有选择的可能性?它们有思想和情感吗?

  “当然是有的。”沈石溪肯定地回答,虽然作为一个作家,他不能像动物行为学家一样去考证这种行为背后蕴藏的生命密码,但是他用文字和作品让人们信服这一举动的合理性和感人的精神力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由动物精神构筑的另类世界。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