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叫好不叫座”魔咒,破译《狼王梦》畅销密码——
自2008年出版以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为沈石溪量身打造的“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下简称“品藏书系”)已出版26册,短短3年内,销售码洋突破一个亿,销售册数突破700余万册。其中的《狼王梦》单本销量更是超过100万册。
作为一名四次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著名作家,沈石溪自己也承认,他的书从前卖得并不好,正如儿童文学理论家、浙少社副总编辑孙建江所说,“叫好不叫座”。与其在评论界受到的诸多好评相比,这位动物小说大王在与浙少社合作之前,图书的销量一般只有8000到1万册左右。更值得注意的是,“品藏书系”中收录的都是沈石溪的旧作,如《狼王梦》已经创作了20多年,在图书市场上有好几个版本,浙少社到底是如何杀出重围,让好书“叫好又叫座”的呢?
口袋本的教训
孙建江和沈石溪是20多年的老朋友了,他告诉读书报,大约在2005、2006年的时候,他就希望出版沈石溪作品的浙少社版本,“他的书一直放在编辑室里,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寻找最佳的切入点,一直在琢磨这些作品怎么做才好”。而沈石溪那时也有约在身,1997年,他与一家少儿社签订了10年版权买断的合同,一时震惊业界。可惜的是,那家出版社推了一套《沈石溪动物小说文集》,共10本,各印了1万册就没有再印。这份合同在2006年结束,2007年,浙少社借“中宣部提倡少儿出版社推出健康口袋本”的契机,推出了12本一套、16开大小的“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
孙建江说:“这个口袋本的沈石溪作品,每册篇幅只有2万多字,开本小、图书薄,定价也上不去,销售比较弱。”而浙少社发行部主任沈伟忠也表示,口袋本图书六七块钱的定价,“让书店提不起销售的积极性来”。这套书最终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乍看上去,浙少社也没有摆脱沈石溪作品“叫好不叫座”的魔咒。但是,孙建江却从这次的出师不利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教训,他说:“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数量较多,短篇、中篇、长篇均有,而且涉及动物的种类也很杂,如何整理结集才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呢?我们出版的这个口袋本让每本书只有一个主题动物。比如一本主题为狗的书,收录的就都是沈石溪关于狗的小说,而且除了故事之外,我们还在每本书中做了关于主题动物的知识链接。”浙少社的编辑们相信,这样的合集方式是将沈石溪作品推入市场的最好形式,因此,虽然口袋书因为开本等先天原因销量不佳,但编辑思路却被保留下来,延续到后来的“品藏书系”中。
口袋本的出版还给浙少社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沈伟忠回忆道:“2008年我们浙江的平湖市新华书店想请一位作家去平湖县两个学校做讲座,让我们安排作家。但那个时候‘校园人文行’活动的日程我们都已经安排好了,其他作家抽不出时间来。我突然想到——沈老师讲一些动物的故事是不是会更吸引小朋友呢?”浙少社的“校园人文行”让作家与老师、孩子直接接触,是很有特色的推广活动。沈伟忠表示,之前作家进校园都是讲两个主题:“一个是如何写作文,一个是如何阅读和推广阅读,而沈老师却是去讲人和自然、人和动物的故事。”沈伟忠完全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沈石溪带入了平湖的那两所学校,结果那两场演讲非常成功,“他讲到兔子为了保护肚子里的孩子与蛇殊死搏斗,我们听了都相当感动。孩子们的反响也非常热烈”。
在回杭州的汽车上,孙建江、沈伟忠和编辑平静都非常兴奋,他们明白:沈石溪的书,孩子们一定会欢迎,一定会喜欢,但就是缺一个合适的版本。而平湖此行,他们还在其中一所学校的宣传墙上意外地看到了《斑羚飞渡》。沈石溪作品入选人教、浙教版语文教科书的信息更让他们醍醐灌顶。这两场校园讲座跑下来,浙少人增添了信心,也找到了动物小说的卖点。
其后不到半年,“品藏书系”上市了。
编辑:细节中的畅销密码
“品藏书系”的第一任责编平静曾全面负责这套书的策划、统筹、运作,包括拟定编辑制作方案、与作者的联系沟通、版权洽谈、合同拟定,落实图书的制作流程、图书的责编、复审,参与营销活动等,她现在已经升任浙少社的副总编。对于“品藏书系”的诞生过程,她印象深刻:“2008年上半年,我在与营销部一起深入校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沈石溪有几篇作品入选语文教材,在教师中有认知度;其次,现在的学生在阅读了较多轻松幽默的校园题材的作品后,对动物小说这种独特的题材有新鲜感,能够激发阅读兴趣;且因沈石溪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动物小说就已成名,当年的小读者现已成人,为人父母,沈石溪的作品能唤起这批家长的童年阅读经验,他们对作品的认可,可迁移到对自己子女的阅读引导上。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认可构成了沈石溪作品的市场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