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感性与理性

  我读了快三周的《抒情诗的呼吸》之后,发现这行介绍非常精准——
  这是一部诗人肝胆相照、倾诉情怀的书,是一部议论诗学、评论诗作的书。三位诗人的信件中谈论最多的是诗本身和对彼此创作的评论,而这些珍贵的意见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同时,这些信也传递着浓浓的爱,自由奔放,热情似火,大胆任性,但是这是在相互敬慕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是用非诗的书信表达的诗化的爱情。
  在这本囊括了以前版本,又补充了近三分之一新的书信里,无论是俄国诗人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还是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都有着诗一般的文字,诗一样的激情,以及诗一般的思考,或是激情洋溢,或是张扬奔放,或是内敛沉静。通篇读来,感觉有一种热烈的东西在胸口要跳出来,仿佛血液里有了奔腾的马群,借用茨维塔耶娃给帕斯捷尔纳克信中的句子——“在这里可以放飞思想,让其摆脱今天和此地的狭窄框框。”诗人的感性,在书里,在三人之间的书信里,被放飞了。他们就是“抒情诗的自我表现的最大潜力”,他们的命运也就是“这种抒情诗歌的命运”。
  茨维塔耶娃我不熟悉,同样,帕斯捷尔纳克或许也不及里尔克有名气,当然也有反之的情况,但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却是非常有名的,不管是否读过小说,或者看过电影,《日瓦戈医生》都曾经一度是国内评判最重的苏联小说之一,很多人或许没看过,但一定听过这本书的名字。拂去岁月的伤痕,今天,从那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帕斯捷尔纳克隐藏在其中的自己,也可以寻找到茨维塔耶娃的影子,然而,《日瓦戈医生》所传达的阴郁的情绪却不是《抒情诗的呼吸》那么高昂飞扬激情洋溢的。《抒情诗的呼吸》让我认识了一个跳出了那类似苦吟诗人的框子、烂漫洋溢的、新的帕斯捷尔纳克,就像他说的“如果我们觉得我们已经错过了春天,那么夏天、秋天和冬天里将会有机会和时间”,也让我认识了出身贵族、母亲是鲁宾斯坦学生的茨维塔耶娃,也正是思想跳跃、火热高调、激越奔放的她,让我发现我自信的理性是如此不堪承受她浪漫激情地任性地挑逗。我将《抒情诗的呼吸》分成了三部分来阅读: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讲述当帕斯捷尔纳克将所有亲人都送出了苏联而自己独自留在国内,同时其创作又陷入低谷,他自称自己为“一具精神的僵尸”的晦暗之时,他收到了来自他父亲传达的里尔克对他的欣赏。这是三位诗人开始通信的起源。其中,帕斯捷尔纳克与自己的亲人的交流中,他言辞放肆而亲密,而里尔克与帕斯捷尔纳克的交流中,里尔克的稳重笃定,帕斯捷尔纳克则崇敬依仰,即使交流的都是文学创作也表现得与亲人交流完全不同,至于这部分中帕斯捷尔纳克与茨维塔耶娃的交流,则很明显地展示了两人开始于“柏拉图式”的爱情。第二部分则为第三章到第十章,这一部分是三个诗人交叉交流的通信,这是该书最重要的部分,帕斯捷尔纳克因与里尔克的深入交流,因爱上了他极其欣赏、此时尚在法国的茨维塔耶娃,便将茨维塔耶娃推荐给了里尔克。在这部分中,既充满了里尔克所说的“最深刻的隐秘欢欣”,又充满了茨维塔耶娃所说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灵魂冲突——“冷淡”以及“不满”。最后一部分是“我在世时和去世后(升天后)最喜爱的人”里尔克病故后,帕斯捷尔纳克与茨维塔耶娃的相濡以沫。
  展书之始,便会被他们彼此因为交流和仰慕而产生的放飞在欢乐巅峰的快乐所感染,也会为他们三人在诗歌、文学理论、人生哲理等方面的交流而开阔自己的视野,更为他们纠结复杂、任性多情的爱情而挑战自己内心里的“传统”所触动。
  如茨维塔耶娃那份天真得纯粹的、近乎母爱泛滥式的、对两个男人的情感,有种“痴狂”的癫性,实在让我有些困惑地开始猜想——是否因为茨维塔耶娃说“你尘世的命运比你其他的路更让我激动。因为我知道,这一切有多么沉重。”因此,她才能肆无忌惮地宣扬她爱着里尔克,爱着帕斯捷尔纳克?苏珊·桑塔格说:“诗人的散文是激情的自传。茨维塔耶娃的所有散文都是为了狂喜辩护;为天才,也即为等级辩护:一种普罗米修式的诗学。”诚哉斯言。
  而针对帕斯捷尔纳克那位“我无限爱恋的爱人”——诗人茨维塔耶娃来说,她那近乎愚傻地误解里尔克因病入膏肓而迟复回信是将“失去他”,以及帕斯捷尔纳克对她的偶尔的、或因为时空阻隔产生的冷淡,她与房东关系处理的不妥,也正如我对她有种“不可理喻”的认识,是不是诗人就是这样“不食人间烟火”了的?
  这个认识也可以放在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身上,因为妻子不在身边,因为与认为“爱情靠例外、特殊和超过而生存”的天真单纯的茨维塔耶娃有太多共同语言,因此,他疯狂地爱着茨维塔耶娃?那么,为何后来茨维塔耶娃要回到苏联的时候,他却没有阻止?茨维塔耶娃在回国不久就因政治问题而自杀了。而同样的,诗人帕斯捷尔纳克也因为政治问题,特别是他那带有阴柔的优柔寡断的《日瓦戈医生》,株连了另外一位深爱他的女子。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