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政策长期利好

  规范大股东从“扶贫”到“约束”
    一个月多前,国家经贸委和证监会联合发文,对上市公司进行普查,重点之一就是大股东有无侵占上市公司行为。最近,证监会发布的半年度报告准则又提到,股权和控制权发生转移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其实际控制人的家底,包括净资产和利润等指标。如果后台老板家底平平,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却业绩优异,投资人就应该问两个问题:现在的业绩是不是包装出来的?将来会不会向上市公司伸手?
    遗憾的是,大股东必须自亮家底,目前还仅限于股权发生变动的公司,那些股权并无变更、特别是国企改制的上市公司,其母公司的情况投资人还不清楚。大股东情况不明,是上市公司业绩不真的根子,不敢全部“兜开”大股东的家底,估计同国企改革的进程有关,尽管如此,事情毕竟已经开了一个头。财政部、证监会等官员最近也一再提到,公司改制上市后,留下来的存续企业确有困难的,可以破产;上市公司利用募股资金收购母公司资产,将有所约束直至根本杜绝,这同两年前公司申请上市必须收购破产企业,无疑又是一个质变。
    对大股东是“扶贫”还是“约束”,这是衡量中国股市有无长期投资价值的又一块识金石。

外资并购7月1日起将有好戏
    外资并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质性步伐将从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开始。7月1日起两个合资条例将正式实施,引人瞩目的是,在合资基金设立规则中,明确提到,筹建申请被证监会受理后,必须在6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这就是说,最快三个月即可出现合资基金公司。日前,国泰君安和德国安联集团已正式签约设立合资基金公司,国泰君安董事长表示将以最快速度完成所有申报材料,7月1日“设立规则”生效后立即上报证监会。
    随着合资基金和合资券商的设立,肯定将催生新的、规模更大的机构投资者;他们同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一起,配合上市公司群体中以商业股、地产股、银行股为主的外资并购浪潮,中国股市将好戏连台。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