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外国作家,其作品之中译本竟达近百种之多?须知:这并非百篇文章,而是近百种书;亦非一书多译,而是上百本不同的书!笔者寡闻,如斯者仅知一人:艾萨克·阿西莫夫。
或云:能如此大量产出的,多半是一位低俗的探案作家或言情写手。但是,错了!阿西莫夫的作品可分为非小说类和小说类两大部分,其非小说类作品包含科学总论24种、数学7种、天文学68种、地球科学11种、化学和生物化学16种、物理学22种、生物学17种、科学随笔集40种、科幻随笔集2种、历史19种、有关《圣经》的7种、文学10种、幽默与讽刺9种、自传3卷、其他14种,小说类作品包含科学幻想小说38部、探案小说2部、短篇科幻和短篇故事集33种、短篇奇幻故事集1种、短篇探案故事集9种、主编科幻故事集118种。统计数据源自其最后一卷自传所附书目,其大宗作品水准之高实在令人惊愕。
30年前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阿西莫夫的名字迅速地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知。而时下在我国,这位科普巨匠似已为人淡忘。这,真是一种悲哀。
一篇著名讣文
1992年4月7日,美国化学学会在旧金山举行会议。当有人出示一份报道阿西莫夫逝世的报纸时,会场气氛骤变,人们怅然若失……
阿西莫夫去世后,当年5月14日,英国权威性的科学刊物《自然》刊出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世界一流科普大师卡尔·萨根(Carl Sagan)的著名讣文。兹录拙译如下:
艾萨克·阿西莫夫,这个时代的伟大阐释者,于4月6日去世,享年72岁。
阿西莫夫在十月革命后不久生于俄罗斯,双亲是犹太人(虽然他本人猜想阿西莫夫这个姓有可能是伊斯兰教的,源自乌兹别克,意为哈西姆之子),3岁时随全家移居布鲁克林。他童年时代的生活围着他父亲的糖果店转,在那里他学会了阅读货架上的杂志,开始接触科学幻想故事。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化学教授,是《生物化学和人体新陈代谢》这部教材的作者之一。但是,他却因为在科幻和科普方面的工作而变得举世闻名。
亦如T.H.赫胥黎那样,深厚的民主精神驱使阿西莫夫热衷于与公众交谈科学。他仿照克列孟梭的那句名言说道:“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学家来操劳。”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于同情。人工智能的先驱者之一M.明斯基最初就是为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故事所触动而深入其道的——阿西莫夫的这些故事一反先前流行的机器人必邪恶的观念(此类观念可追溯到《弗兰肯斯坦》),而构想了人与机器人的伙伴关系。正当科幻小说主要在谈论战争和冒险的时候,阿西莫夫则把主题引向了解决令人困惑的难题,他用故事向人们传授科学和思维。
他的大量言辞和思想已经深深潜入科学文化——例如,他把太阳系描述为“4颗行星加上许多碎片”,还有把土星光环中的巨大冰块运往火星上贫瘠干旱的荒原的想法。
他的著作多得惊人——接近500本书,遣辞造句极有特色,总是那么平易浅显,直截了当。美国科幻作家协会把他的《黄昏》选为“有史以来”最佳的短篇科幻故事。他荣获了美国化学学会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的褒奖,并接受了十多个荣誉学位。他的兴趣不仅仅限于科学:他的传世之作包括《莎士比亚指南》、《圣经指南》以及对于拜伦《唐璜》的大部头评注。他精读吉朋的《罗马帝国的衰亡》而受到启发,创作了叙述一个银河帝国之衰亡的《基地》系列小说,其主要论题是随着黑暗时代压顶而至,如何尽力使科学保存下来。
阿西莫夫大胆地为科学和理性说话,反对伪科学和迷信。他是“声称超自然现象科学考察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人文主义者协会主席。他不怕抨击美国政府,并大力主张稳定世界人口的增长。
作为一个出身贫寒,而又终身爱好写作和阐释的人,阿西莫夫觉得自己度过了成功而幸福的一生。他在自己最后的某一本书中写道:“我的一生即将走完,我并不真的指望再活多久了。”然而,他又接着说,他对自己的妻子、精神病学家珍妮特·杰普森的爱,以及妻子对他的爱在支撑着他。“这是美好的一生,我对它很满意。所以,请不要为我担心。”
我并不为他担心,而是为我们其余的人担心,我们身边再也没有艾萨克·阿西莫夫来激励年青人奋发学习和投身科学了。
卡尔·萨根
人生舞台
阿西莫夫的三卷自传很值得一读,而且也不难读懂。
头两卷自传共约合中文140万字。它们严格按时间先后叙述,尽量描摹确凿的真实生活,着重探讨事件本身,对未来不作预测。阿西莫夫认为,这样就有一种真实感,可以避免过多的主观性,而且似乎并无前人如此明确地试用此种方式来写自传。
第一卷自传于1979年出版,取名为《记忆犹新》(In Memory Yet Green);第二卷1980年出版,称为《欢乐依旧》(In Joy Still Felt)。它们受欢迎的程度,大大超乎作者本人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