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殿春秋》前言

    我的美国精装本出版商威廉·毛若公司,印制了和《与狮同眠》同样的印数,当售出了同样数量之后,他们非常满意。我在伦敦的出版商们更加兴奋,《支柱》一书比我此前的任何一本书销售都好。不过,世界各地的出版商的最初反应都是松了一口气:弗雷特完成了他的难以置信的工程,侥幸成功了。该书没有获得任何奖项——甚至没有被提名。少数几位评论家表示赞赏,但大多数印象一般。意大利读者一向对我青睐,该书在那里是畅销书的第一名。在英国,其简装本占据畅销书榜首为时一周。我开始觉得自己错了。这本书不过是引人入胜而已,写得不错,但没什么了不起。 
    不过还是有一个人激情满怀地坚信,这本书非同一般。我的德文编辑,古斯塔夫·吕波·威尔拉格出版社的瓦尔特·弗里茨希早就梦想着要出版一部修建大教堂的长篇小说。他甚至向他的一些德国作家谈及这个主意,但始终不见动静。因此,他对我的写作激动之极,当打印稿传到时,他觉得他的希望成真了。 
    到那时为止,我的作品在德国只算是勉强成功。(我书中的坏蛋往往是德国人,因此我无可抱怨。)弗里茨希热情洋溢地相信,《支柱》会是打破坚冰之作,会使我在德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中独占鳌头。 
    连我都不相信。 
    可他是对的。 
    吕波公司闪亮推出该书。他们聘用了一位青年画家阿齐姆·吉埃尔设计封面,但当他坚持作为一件艺术品来设计全书时,吕波公司居然勇气十足地认可了他的观点。他索价甚高,但他成功地与买主弗里茨希的想法沟通,认定这本书有独到之处。(他继续为我的全部作品的德文版本担任设计多年,创造了一种吕波一再使用的外观。) 
    我最初获悉读者认为该书非同一般,是在吕波公司做广告庆祝销售量达到十万册的时候。除去美国,我从来没有在任何国家销售过这么多的精装本(美国人口可是德国的三倍)。 
    时隔两三年,《支柱》在德国登上畅销书榜八十次之后,开始出现在最长畅销书的名单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书始终榜上有名。(迄今为止,上榜时间已逾三百多周。) 
    一天,我在察看来自我的美国简装本出版商——新美国图书馆的稿酬清单。这种清单设计得十分巧妙,使作者无从知晓他的作品的真实销售情况,但在我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之下,我还是学会了从中了解真相。我注意到,《支柱》每半年便销售五万册左右。与我的其他作品相比较,《针之眼》则是两万五千册。 
    我察看了一下我在英国的销售量,发现情况相仿:《支柱》的销售量大体上也是我的其他作品的两倍。 
    我开始注意到,在我的书迷的邮件中,提及《支柱》的最多。我在书店签名售书时发现,越来越多的读者对我讲,《支柱》是他们的最爱。许多人还要求我写出续集。(有一天我会的。)有人说,这本书是他们读过的最佳作品,这样的赞誉是我从未因我的其他作品而得到过的。一家英国旅行社还向我提议,创立一个“大地的支柱”的节日。这简直有些像风靡一时的崇拜了。 
    我最终琢摩出了实情的原委。这是一部口口相传的小说。书籍销售的秘诀在于:最佳广告是花钱买不到的:那就是读者奔走相告的推荐。《支柱》的畅销靠的就是这一条。亲爱的读者,这是你们的功劳。出版商、代理人、评论家和颁发文学奖项的人们,普遍忽视本书,但你们却没有。你们注意到了本书非同寻常的特殊之处,并且向朋友们推荐;最终口碑就不胫而走。 
    事情就是如此。该书似是不当;我也似乎是不当的作者;而且我简直没有恪尽己责。但这本书却是我的最佳作品,得到了你们的赞赏。 
    我对此深表感激。谢谢大家。 

                                             肯·弗雷特 
                                  1999年1月于哈特福德郡斯蒂芬内支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