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播报:细看石家庄市音像市场

  国务院新修改的《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已于2000年2月1日起开始实行,新条例对违法音像制品的查处将更加严厉。但是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些音像制品市场,市场内依然涌动着一股盗版的浊流,违法音像制品销售者正在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汉堡式”营销策略 

河北省有关部门已对太和电子城进行了多次整治,现今这里是否就是一方净土了呢?近日,当记者到太和电子城调查时了解到这里的盗版光盘销售活动依然猖獗,改变了的只是狡猾的销售方式。三楼的各个销售部的销售人员明显有了分工:有拉客推销的;有负责“放风”的;有负责去“后边”拿货的。三个人合作得非常默契,检查人员很难将其逮住。更令人忧虑的是,这里的大宗交易很多,记者亲眼看到一个客户从一本厚厚的目录表上挑选了50多张电影光盘,不知这些盗版光盘下一步将流往何处。 

在太和电子城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在一家生意红火的店铺前贴有一个格外醒目的关于打击盗版音像制品的公告,而这家店主的台下生意却更加红火,几笔大买卖使他忙得不亦乐乎。看来这公告俨然被知法犯法的店主当作了护身符。 

河北丽华音像制品专卖店经过一段时间的停业整顿之后秩序井然,经营状况看起来也不错。走进其中,记者随便翻看了几张VCD光盘,凭着刚从专业人士那儿学的几招简单的识别方式竟发现盗版还是大有“盘”在,看来真假搀杂的“汉堡式”销售策略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当记者问售货员这是不是正版时,记者的提问似乎触动了经营者最敏感的一根神经,售货员非常不客气的夺过记者手中的盘放回原处说:“你是干什么的?你是买盘吗?我们的都是正版。”记者在极不友好的目光注视下一边走一边自慰:省内几次下大力对音像制品的整治之后,心虚的经营者一听“盗版”两个字反应如此激烈也不足为怪。 

“专卖店”专卖盗版 

在记者走访的众多音像店中几乎都有“优惠磁带、光盘”出售,他们甚至毫无忌讳地告诉消费者:“盗版光盘,谨慎购买,后果自负。”当记者问其为何顶风而上出售盗版时,他们一脸的无辜:“我们完全是考虑到消费者的需要。”一位在音像制品行业做了6年销售的张女士更加坦然地告诉记者:“我敢说河北省只有两家音像制品专卖店经营的全是正版,其他各店均有盗版。只不过经营手法有明有暗,有的直接告诉消费者所售产品为盗版且定价低,有的则把正版和盗版夹杂在一起以正版价销售。”一种是“阳谋”,卖者“好意”,买者受之;一种是“阴谋”,卖者耍招,买者受之。“阴谋”与“阳谋”共舞,音像制品市场不乱才怪!

在走访众多的专卖店时,记者无一例外地问了同一个问题:如何识别盗版?大部分销售人员故作茫然不知所云状。有的则说:“我们卖的都是正版。”还是一位热情的老板为记者“指点迷津”;“正版磁带的进价至少为8元,凡是低于8元出售的都为盗版。”不知这招是否灵验,但从一些刚刚整治过的大型音像制品专卖店来看,他们的磁带价格确实都定在了8元以上。但是以价定质,只是消费者雾里看花时情不得已的选择。 

    谁在助“盗”为虐

据河北省文化厅市场处的张科长介绍,河北省已下大力对音像制品市场做了多次整治,但打击盗版还是个长期的工作。由于利益的驱使,经销商热衷于此的嚣张气焰不会马上熄灭。河北省内一位官员曾形象地说,现今社会上有三种可获暴利的见不得阳光的行业:一种是贩卖毒品;一种是倒卖黄金;第三种就是制售盗版音像制品。一组数字可以印证这位领导的言论毫无夸张之处:河北省批发商拿到的筒盘核算起来一张也就1.7元左右,再经过简单的包装后,制成品2.0—2.5元,这个价格和市场上的销售价相比较,经销商顶风冒雨乐此不疲的原因也就不问便知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