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陆灏陆公子,今年编了一套无主题的MOOK,第一辑名《无轨列车》,系采用1928年施蛰存、戴望舒、刘呐鸥等人在上海创办的小型文艺半月刊《无轨列车》之名。在第二辑出来之前,豆瓣“无轨列车”小组豆友自发展开一场第二辑名字竞猜,一时间,一批民国老杂志被打捞提及,像是一场“民国老杂志”讨论帖。最终,我们看到的第二辑名为《人间世》,该名出自1934年4月5日,由林语堂等人创办的小品文半月刊《人间世》而来。
于是乎,我给这套MOOK命名为“民国老杂志系列MOOK”。
因为出自陆灏之手,显然,《万象》之风依旧,作者也是我们熟悉的原班人马。
本辑所刊篇目,个人喜欢,扬之水的《关于梵澄先生(续)》、叶扬的《同等学历的岁月》、严锋的《好“书”》和陆谷孙的《我的父亲》。
扬之水系老《读书》杂志之五朵金花之一,看其记录和徐梵澄先生交往点滴,实值得现在的编辑学习和羡慕。日记很简约,但却深情款款,一个编者和作者的交往,原来可以这么密切而平淡,看似点滴往事,却体现出那年月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结,以及远去时代的文人相交模式,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如今作为编辑的我们,很多多年的作者甚至连个面都没见过。
严锋的文字一直喜欢,其父辛丰年也是我喜欢的《读书》老作者之一,其父子二人,相距41年,辛丰年精于锤炼,凝炼严谨,严锋则舒缓自然,幽默诙谐。他们的为人为文,又隐隐约约地有着脉胳相连。这一点,从他们合作的《和而不同》(岳麓书社2005年3月版,13.50元)一书中可读出。但我更偏好严锋的路数,尤其是读过他的《雕虫缀网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版,20.50元)后,更成死忠,尤其喜欢“好”系列那组文字,《好玩》、《好音》、《好琴》、《好旗》等,本辑所收之《好“书”》依然有味,好!
叶扬在第一辑里,记述了其祖父叶玉麟的人生往事,搜叶玉麟资料,几乎不可得。再看本辑《同等学历的岁月》,追溯其父母及兄继承“老叶家的传统”,辅导其学习中英文等故事,才摸清楚“老叶家”这一脉。父亲叶葱奇,母亲郑文渊(郑孝胥女儿),大哥叶治(笔名主万,翻译家)。我认识的人中,有两位叫叶扬,都很年轻,一开始我以为是她,后来又以为是他,但最终,不是她也不是他,而是一位老人家。呵呵!
叶扬的回忆读来轻松,而陆谷孙回忆父亲的长文,就略显深沉。陆教授曾在一篇旧文中说:“最令我自豪的是,我是我父亲的儿子……”这句话应该不仅陆教授一个人说过,沉默的大多数都在不同场合说过,但我们依然想知道,让这位著名的学者自豪的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陆教授在这篇回忆长文中深情地缅怀和家族往事的钩沉,的确让人读出一位值得让人自豪的父亲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