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两半的阅读

    陆灏是我喜欢的读书人,他的名字总和《万象》相联,类似沈公和《读书》的关系,朱伟和《三联生活周刊》的关系。而正好,我乐于把这三位放在同一序列中,他们代表了老中青三代人文杂志的编辑典范。他们还把他们“掌柜”的东西做到了极致,并且坚持了足够久的时间,对于缺乏耐心的70年代人,我乐于将他们视之为榜样。 

    陆灏经常来北京,友人多次撮合,因时间关系至今没见,是为憾事。 

  陆灏以前的东西,零星看过,文章全然缺乏有抱负有理想的有志青年派头。“一听到文化,我就想拔枪。”文章经国大事呀,陆灏却说他最喜欢追求小趣味,看不到大问题的读书方式,并且这几乎成为他全部的兴趣所在。《东写西读》中不少读书的段子,太有意思。抄录几个标题和细节:“每个老头心中都有一个洛丽塔”、“内事不决问老婆,外事不决问Google”、“编刊物,脑中要有一个普通读者(general reader)”等等。还有一些诸如《三国识小》、《邵询美二三事,听来的》之类在以传统眼光看来毫无意义的文字,好看得惊动了董桥、林行止等人来说项催他写文章。可惜,雪泥鸿爪,他却懒得几乎一个字不写才好呢。 

  上面所述三人都是优秀的编辑人才,同为述而不做的类型,不过人人都有一本好作品:陆灏算这本《东写西读》,沈公是《阁楼人语》,朱伟是《作家笔记及其他》。 

  《东写西读》适合在旅途中阅读,有美女相伴最佳。糟糕的是,我在从三联书店到单位的路上,在地铁和公交车里就读完了。真是颓废。更重要的是,最近身中物质主义的毒,死死认定读书要实用至上,也差点“一听到文化,就想拔枪”,对人文艺术的冷感日增。哦,这分成两半的阅读呀。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