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焕发活力的中国出版业

  一组数字似乎颇能说明问题:2000年,中国展团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的版权输出为452项,引进版权的数量是840项,而2006年,中国展团共输出版权5769项,引进6295项;2004年,中国展团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输出版权122项,引进版权4400项,而2006年,中国展团输出版权2060项,引进1401项。 

  在世界出版业的舞台上,中国出版业正越来越尽情地展示自己、展示中国。 

    越来越多人的人生因阅读被照亮

  “读书成就梦想,知识创造未来”。挂着这幅标语的屋子并不是哪一所学校的课堂,而是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东发村的“农家书屋”。现在每天在这里出出进进的,都是村里的村民。 

  小小书屋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载体,越来越多农民的人生因阅读被照亮。“农家书屋”工程,这一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旨在惠及全国9亿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与力度全面推进。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加大为群众服务的力度,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三贴近”原则,运用报刊、图书、音像等载体,出版了大量面向“三农”、面向未成年人、面向大众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读物。 

  我们看到,“农家书屋”工程正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崭新载体;我们看到,我国持续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我们还看到,我国已拨款资助涉及蒙古、朝鲜、藏等11种民族文字的出版项目159个…… 

  我国出版业在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中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共享改革成果。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