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琳:人生会遇到许多困难,做企业也不例外。怎样化解对自己不利的地方,这是一个修炼的过程。的确,在治业、创业的过程中,一定有别人不理解的地方。1994年初,我受命组建中国电力国际公司,设立国家电力在香港的融资窗口,组建这样一个国家公司就花了两年的时间。当时,拜访多个国家部委局和他们沟通解释。但是总有人不理解,那时就要想方设法建立一种渠道去和他沟通。 我不完全认同“商场如战场”的说法,在《分光》中谈了很多感想。现在和对手之间未必就是你死我活,更多是互惠共赢。我记得2004年刚上市时,当时国家有五大电力集团,就有人问如何去竞争。我认为在同一领域,就像兄弟一样,各自有利益需求,如煤炭是我们的上游企业,未必是卡住我们它就能赢了,而是要建立一种对双方、对市场健康发展都有利的机制、制度,不然就进入恶性循环的环境中了。 我们收购、兼并过不少企业,在谈判时,我们并不光想着我能占多少股份,而是会问一下,如果我们合作,能为你、为我们带来什么收益?你能得到多少?我能得到多少?大家共同能得到多少?总之,要想办法化解纷争,达到这种共赢的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易学”,谈到世上没有不变的事物,我们要善于探索变化的规律,发现时间、空间的变化,从中建立一种有效渠道,让自己的处境好一些。就像打桥牌,不是一定要接手一副好牌,而是当你接手一副臭牌时,如何出好它,其中含有的文化理念、哲学思辨,都是东方人的法宝。我十分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喜欢哲学,是因为看了很多书,也结识了很多师友,从而也学习了很多,领悟了很多,中国文化是文哲史不分家,否则无法真正通晓。这些对个人修养和认知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党校一年的学习期间,我又一次系统地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等理论,感觉进步很大,理论修养有较大的提升。同时,自己也记下了很多心得,汇集成《大有耕耘集》,估计有20万字了,其中有不少就是完整的文稿。比如,和同学们到井冈山参加体验式教学活动,我写下了《碧野丹山秀井冈》;受同学和老师们的信任,在党校我担任学员俱乐部的副主任,策划主持了两次大型文艺晚会:《春天的呼唤》和《飞翔》,我也写下了《呼唤仍在耳边》等体会文章和一些诗作,部分拿出来发表了。 坚定的意志让我跨过坎坷 人的一生,不会总是涓涓细流,必然会遇到激流险滩,也许我们无法挽回失去的岁月,但是我们可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摘自《静水深流》“静水深流”篇 文汇报:创业、治业的过程中,是否也有跨不过去的坎,有没有想到过退却?能否具体举例和我们分享? 李小琳:是呀,你说的情形都遇到过。2005年,刚上市后的第二年,正好遇到煤炭价格飙升,价格之高,足以影响我们上市公司业绩,我们这样的大型火电企业,煤炭库存只有一吨呀!但是,煤价上升也是行业趋势,怎么办?我只身带着团队,找到煤炭公司总经理。首先是坦诚地实情相告,“现在的确是有困难。能否帮助我一下?”所谓是“以情动人”,这就是请求帮助了;接着“晓之以理”说,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会有变化,看看以后我们会有什么合作的空间。就这样“低头和以情动人”,开始让别人接受你,但真的解困还来自以后多次的磨合。 另外,新能源的事情,也让我记忆犹新。在2005年做新能源时,我们对资本市场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当时看到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用3亿人民币,就可以增资扩股,实现51%控股。但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有关方面的不理解、不认同。当时有好心的领导说:“小琳啊,像我们这样职位的人,不做事是可以原谅的,但做错事是不可以原谅的”。我比较理解,当时不少人只有做产业的背景,我试图说服他们。那可怎么办呢?是不是又要“十年磨一剑”呀,我心里真犯愁。那时陷入极度的彷徨期。 后来,大家集思广益,在上市公司的二级公司的权限内,是否可以用股权来置换?于是,我们一边一步一步地置换,一边不断地和上级公司沟通。从信息上、理念上,我们已经很明确,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目标,一定要坚持这个方向。终于,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分几步完成了资本市场的目标,虽然这个过程非常艰辛。当然,后来通过引入强有力的战略合作伙伴,现在我们已经是大股东了。我作为总经理,对过程中任何环节都必须承担责任。回头想想,如果没有当时的坚定意志和行动上的不辞艰辛,是无法取得这个成功的。 “领导力”是后天炼成的 “女强人”是个内涵很多的字眼。女强人之“强”,在于自然、良善之美,在于清新、奔放之情,在于柔韧、坚忍之道。 ——摘自《静水深流》“女强人”篇 文汇报:您坚毅性格的形成,后天的成分有多少? 李小琳: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不一定是我有多少优秀,有时是你的上级和下级激励了你,作为领导你必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为,更要有知难而进、坚忍不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