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在采访到李小琳之前,已经有很多组信息扑面而来:因为其所在的“中国电力”2004年在香港上市,香港媒体称她为“中国电力一姐”、“美丽CEO”;作为红筹股公司中唯一的女性首席执行官,她又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07年全球商界女强人;去年末她的管理心得《静水深流》公开出版发行,被业界誉为“中国古典智慧和现代管理的融合”,也有人佩服其“大气、谦逊、沉静”;而在宜宾学院捐赠稿费助学的公众场合,记者目睹了她自始至终的真诚微笑;待掩卷读罢她的新著后,专访她的心情更加急切:这位智慧型魅力女性的背后,究竟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个多月后,终于有了面对面的交流。记者踏进李小琳的办公室,其个性化的设计跃入眼帘:书橱内,《领导力》、《毛泽东传》、《赢》、《唐诗宋词》等书籍格外醒目;墙上油画下方飘落着几幅书法作品,内容是她即兴而作的小诗;办公桌上,整齐排放着一个个文件夹,旁边是一打资料,李小琳微笑着说,这几天正在整理去年一整年在党校的学习资料,也把2007年总结一下,顺带完成同事和朋友们交办的“作业”。等到心与心地对话后,所有的“远观”又被新的感受冲淡,咫尺之遥的“小琳总”就是一个极度透明澄净的李小琳,一个极其干练睿智的女企业家,坦诚的交流中,记者感受着她性情的率真,感悟着她简练话语背后的深邃思想,也感受着她管理企业和带领团队的核心价值观。 自然,话题从她的《静水深流》有关篇章开始。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父母 奶奶的意志、品格感染了我,她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言传身教,更像一泓静静的水深深地流进我心灵深处…… ——摘自《静水深流》“长相思”篇
文汇报:在《静水深流》一书中您对奶奶的回忆真挚感人,那么,是不是奶奶对您的影响最大? 李小琳:我的奶奶赵君陶给了我童年无限温馨的记忆。奶奶经常在游戏娱乐中教我诵读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在奶奶家简朴的四合院,我从小见识了不同类型的人。大文豪杨文举,与具有浓厚中国古典文学素养的奶奶,言谈间挥斥方遒,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作曲家施光南常是座上客,后来才知道他谱的曲是那么优美。爷爷李硕勋28岁被叛徒出卖遇害后,奶奶曾任延安保育院院长,悉心抚养年少的父亲和不少烈士的孩子,因此,儿时,我便观察了家中各类客人。奶奶坚强的革命意志也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在奶奶的影响下,我看了《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 书中《长相思》一篇,很多读者来信说特别感人,我自己也认为是最为动情的一篇,尤其是回忆学习古典文学的细节。可以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奶奶给了我很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但是,总体上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父母。 我的父亲意志非常坚定,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他也非常认真,从28岁开始每天记日记坚持到现在。我考工科是为了证明我是个很不错的学生,学电力专业,完全是儿时受父亲的言传身教,认为电能给人类带来光明,这份职业也是很崇高的。那时,我随着父亲去过不少电厂,乘着中吉普,自然风一吹,头发飘起,而工程师手执图纸,指点江山,指挥千军万马,多么英姿飒爽啊。问父亲,电是什么呀?回答,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东西,顿生崇高感。 我的母亲特别美丽温柔、无私博爱。她有着远大的志向,她是哈尔滨军工大的高材生,曾做过电影演员,但她的理想就是像“苏拉”一样给大多数人谋幸福。母亲是充满正义感的女性,非常率直,我的直率也是受了母亲的影响,觉得那样才是正确的处事方式。母亲也极为无私,比如,去农村慰问时,看到需要温暖的农村妇女,她经常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身上的围巾、衣物、饰品相赠,我们给妈妈送了无数好看的围巾,但几乎没有能留下来的。一次,她连随身戴了许多年的玉镯都慷慨解囊,我们都感到惋惜。 这样的父母营造了一个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这样的民主也便于父亲发挥“电力专家”的权威。记得我在华北电力局做调度工作时,父亲总是不停发问各类数据,任何一个小电站的基础电量、发电水平,都像硬盘一样存在他脑子里,如果我回答有误,他就从错的地点开始问起。不仅学业上、工作上严格要求,在品格自律上更是如此。比如,学生期间,我很想去海南,因为那是爷爷牺牲的地方,但是父母说“等你工作后挣了钱,自己去吧。”正如父母日常告诉我们的,“我们不会在物质上留下任何东西,留下的只有精神上的财富。” “易学”思想教我化解困境 “子可分光,无损子明”。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战略观改写了对立竞争的关系,竞争是合作中的竞争,合作是竞争中的合作。 ——摘自《静水深流》“分光”篇 文汇报:您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个人修为”,读您的书,更感觉这种修为的力量。但是,“商场如战场”,如何与利益场中的私利、甚至恶或暗箭交锋,同时还能保持个人品性的修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