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订货会 书业大秀场

  刚刚获得批准、注册资本1亿元的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36个展位的超大规模亮相北京订货会。同样规模的单个出版社还有机械工业出版社,但两者的销售规模却有着几倍的悬殊。一位出版社社长评价中信社36个展位的做法是虚张声势,同样也有出版社社长认为,“只是一次行业活动,中信社用不着搞这么大,36个展位明显耍排场,经销商未必买账,这并不是理性的经营行为。”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信社市场意识极强,这样“烧钱”肯定有着自己的目的,绝不是卖几本书、收几份订单这么简单,股份制改造完成之后,还需要引入新的投资者,2009年还想争取上市,因此借北京图书订货会来吸引眼球,造点声势,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股市新贵辽宁出版传媒此次亦派出强大阵容。据了解,该公司出版领域迅速拓展到40个细分板块,同时在馆配、专业书店、机场等地拓展了销售渠道。

  除了已经在股市上掘到金的企业“动物凶猛”外,一些即将或力图进入资本市场的机构也在订货会期间频频发力。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周百义告诉记者,在今年订货会上,该集团推出了近千种新书,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像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2008选题通气会暨经销商答谢会”,湖北海豚传媒有限公司举行的“新华书店系统答谢酒会”和“大手牵大手 童年阅读浩浩荡荡——海豚图画书四人谈活动”等。该集团2007年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上升到第7位, 2008年争取再上升一位。此外,该集团2010年的上市计划也打算努力在2009年实现。同样,在本届订货会上表现活跃的还有安徽、重庆、湖南等地的出版集团。

  订货会上,出版社的营销活动越来越多,宾馆越来越高档,活动排场越来越大,砸的钱越来越多,于是有人说好,有人说欠理性,有人戏言“都是股市惹的祸”。
  
  媒体力量彰显

  今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不少业内媒体还举办了各种论坛、颁奖、联谊活动等,为本就热闹的订货会又添了几分热闹。如本报与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和非国有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08民营书业发展年会暨益华杯·2007民营书业评选颁奖典礼”,本报主办、四川新华文轩承办的“西方书店的经营之道”国际论坛,本报独家主办的“中国书业营销人联盟”活动,以及中国图书商报举办的“2008书业营销创新论坛”,出版人与新浪网联合举办的“2007中国书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等。这些活动无不吸引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参与。

  参加完民营书业发展年会暨颁奖典礼的嘉宾,普遍表示活动非常成功,他们认为以这样的方式迎接民营书业30年非常有意义。“西方书店的经营之道论坛”邀请8位英美书业零售专家与中国书业同行面对面交流,听完国外专家介绍,业内人士普遍觉得收获颇丰,并表示这样与国外零售专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非常难得。“中国书业营销人联盟”报名启事一刊登,咨询报名的电话便不断,限于场地原因,尽管人数一再控制,最后还是爆棚,一家只能容纳60人的小酒吧最后硬挤进了近百人,场面异常热闹。

  郑重认为,业内媒体深度介入,主动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将订货会的外延向更高层次延伸,也构成了本届订货会的一大亮点。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