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订货会 书业大秀场

  据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本届订货会共设展位1912个,比去年增加87个;订货码洋21.3亿元,比去年少了3.2亿元;同期开幕的第二届订货会图采会,订单码洋约6500万。

  虽然每年组委会公布的数字都无一例外地遭到质疑,虽然对这种“全民总动员”似的订货会,批评和关怀之声同样响亮,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曾经被略带贬义地称为“骡马大会”的订货会,在冷清了几年之后,又热热闹闹地回来了。

  订货会的“三多”

  参加今年北京图书订货会的人,普遍感受有“三多”:参展人数多、营销活动多、出场明星多。

  1月9日,订货会开幕当天,展场内即出现近年少有的爆棚现象,“连走路都费劲”,记者不停地听到这样的“抱怨”。开幕后第二天上午,记者赶到会场,展场内仍然保持着较旺的人气。即使往年相对冷清的8号馆,也发现有不少参观者。“订货会订货功能在逐渐减弱,但是,交流、展示、宣传、交友、调研的功能却越来越强。”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郑重告诉记者,“如果编辑、发行错过这样的学习交流机会,很可能他今年就要落伍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张克文则告诉记者,该社今年来了近20人,是历届订货会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据了解,湖南、湖北、辽宁、吉林、安徽、江苏、浙江等均派出阵容强大的代表团参加本届订货会。分析今年人气旺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是因为2008年中国书业处于拐点时期,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全面推开,出版业转企改制走向深入,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进入资本经营时代,资本力量对行业产生的影响越发明显。面对诸多新问题和不确定因素,行业人士需要更多的沟通和信息的交流。该人士的判断很快得到印证,一位地方出版社副社长告诉记者,他此次参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听清楚2008年新课标教材出版招投标的具体情况。

  按照以往的惯例,与全国书市比起来,订货会期间的营销活动相对少一些,尤其是现场活动,一般人认为订货会只是针对经销商,读者不参与,因此很少举办现场活动。但是,今年却不同,除了组委会统计的近百场活动之外,还有各种统计之外的经销商会、业务恳谈会、新书见面会、COSPLAY秀、京剧表演、联合体工作会、联谊活动等,像中信、湖南少年儿童、湖南文艺、浙江少年儿童、中国纺织等许多出版社,还在展会期间在展场内举办了多场活动。有的出版社还包下了国家大剧院的音乐会答谢经销商、媒体和作者。

  此次订货会不仅吸引了众多行业大腕的亲身参与,像于丹、易中天、阎崇年、王立群、曹文轩、秦文君、杨红樱、梅子涵、白岩松、宋丹丹、冯仑、丁磊等近百位明星、作家、企业家也纷纷登场,出席了订货会期间举行的各种相关活动,或给经销商颁奖,或向经销商推荐自己的作品,或接受记者采访,订货会上星光灿烂,自然引来众多大众媒体的追踪报道。

  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说:“对今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感觉非常好,订货会这个平台非常重要,对出版社意义重大。”本届订货会,湖南文艺社在文图联、音联体、湖南展区等三个区域分别设有两个展位,并且还举办了两场营销活动。

  业内人士分析,教材教辅利润不断下滑和出版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动了一般书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地方出版集团、出版社越来越看重一般书。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统计的数据,200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增长速度达到11.18%,零售市场占有率上升最快的出版机构排名中,吉林出版集团、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湖南出版集团等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业界人士一致认为,明星、作家等积极参与产业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标志着整个产业链更加成熟。
  
  展位和资本

  张克文告诉记者,今年该社拿到1500万码洋的订单,较去年增长500万。张克文说,去年主要靠“虹猫蓝兔”一个品牌,今年像《憨八龟》、《小卓玛》、“我的第一本科学探险漫画书”等五六个品牌,订数都达到几万套。尽管成绩不错,但他感受最深刻的还是竞争:表面上看是书展,实际上是图书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码洋,实际上是队伍的竞争;表面上看是活动,实际上是营销的竞争。

  本届订货会上,上市后首次亮相的四川新华文轩表现积极,和新华书店总店共同承办了本次订货会图采会,邀请全国1000多家图书馆共计3000多位代表参会订货,实现订单码洋约6500万。此外,文轩出版还以16个展位的规模亮相,除了集中展示千余种新书,更主要的是将“分享·共赢”、“深度影响中国出版产业链”、“文轩出版搭建出版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链和作者多赢的格局”等理念向业内广为推广。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