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造中国书业大中盘

    10月12日零点,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公告,披露了四川新华文轩连锁有限公司的收购计划。9月26日,该公司与新华书店总店订立框架合作协议,拟订收购新华书店总店所属新华流通公司45%的股权。为此,新华文轩股票于10月12日上午停盘,15日重新开盘恢复交易,盘中最高股价一度达到8港元,较上个交易日涨幅超过11%。

    目前,双方只是达成初步收购意向,并未签署任何正式协议,收购能否成行还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同意方可。有消息称,相关交易可能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

    根据框架协议,新华文轩将与新华书店总店分别持有新华流通45%的股份,余下10%的股份由新华流通管理层持有。若收购事宜达成,新华文轩、新华书店总店和新华流通都将进行业务重组,避免发生冲突。

    新华流通是由新华书店总店等11家出版发行单位和相关投资公司共同组建的一家中外合营股份制公司,业务范围包括书籍、报刊、电子出版物的批发和零售,以及货物仓储,新华总店目前持有新华流通40%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

    香港联交所发布的公告称:(新华文轩)作为全国性出版物流通连锁企业,发展出版物大中盘业务受地域限制。新华文轩意在通过此次收购将业务拓展至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做大中盘。第一时间接受本报采访的四川新华文轩董事长龚次敏告诉记者:“对于中国书业来讲,有众多的中小出版社和中小书店,它们需要一个大中盘,而新华书店总店本来就是一个大中盘,新华文轩与之达成合作,能够突破发展大中盘业务的地域限制。合作若是成行,将有助于新华文轩进一步拓展北京和全国市场。”此举表明,新华文轩正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中国跨区域的大中盘商。此间观察人士认为,目前中盘商的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域的限制,若此次收购意向获得有关部门批准最终达成,对广大中盘商未来的发展将会起到示范作用,地域限制或将由此被打破。

    据悉,合作初期在业务上将不会有大的调整,将加强在中专教材发行、图书馆馆配以及一般图书的分销能力。

    同样在第一时间接受本报独家采访的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刘国辉表示,两年以前,新华文轩就开始和总店接触,而双方在整合中国书业行业资源取向上的一致性,使得双方有了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刘国辉认为,总店有自己的品牌优势、专业队伍和地域优势,而新华文轩有资金、体制及渠道上的优势,双方若能合作成功,将会是一次强强联手,并将努力为打造一个中国书业最大的中盘而努力。

    就在新华文轩发布公告的几天前,本报记者特就文轩上市以来的变化,专程赴成都对新华文轩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比上市更重要的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寻求上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今年上半年,备受书业界关注的四川新华文轩在香港成功上市的消息,还是让业界产生巨大的激荡,毕竟,新华文轩是书业界内第一家境外上市的企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

    上市,在书业界是算个稀罕物,人们也总是希望书业企业能通过上市发生巨大的变化。的确,变化正在发生着。

    “管理创新早已开始”

    曾经有一个香港股东代表团到新华文轩参观,依照常规,接待人员整理了一批关于公司发展战略、发展步骤、销售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的资料,准备向这些股东宣传、推介。然而,股东们在参观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却让接待人员感觉十分意外,“公司是否做过消防演习,如何标明消防通道与消防常识?”“物流中心如何分区?”等琐碎的问题一时让接待人员摸不着头脑。由此,新华文轩认识到了规范与细节对于一家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性。这些股东可能会为了公司某些不规范的地方来与新华文轩沟通,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怎样让公司减少风险,如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跑”掉,卖掉股票。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龚次敏告诉记者一个小故事,在上市前,香港律师来给文轩管理层做培训,律师开言第一句话是,“在座的董事请举手,你们可都有去香港坐牢的机会……”

    改变,从观念开始,却不止于观念上。在商业模式和管控模式上,新华文轩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新华文轩作为国内首家按照上市公众公司标准组建的股份公司,龚次敏介绍说,明确的战略目标、规范的治理结构、科学的管控模式是上市融资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为此,新华文轩按照上市公司规范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等法人治理结构,比如设立了13人的董事会,引入独立董事3人,参与意见,独立监事。

    为了让记者更清楚地理解新华文轩的组织架构,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杨杪专门为记者详细讲解了文轩上市后的管理模式。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