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行:香港十年

正好球在我脚下 正好我在那位置上
    著名新闻人、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清华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曹景行日前推出评论专集《香港十年》,真实记录了1997年回归前后香港社会的各色景象。

  昨天起的三天里,曹景行先后到复旦大学、上海图书馆等单位发表讲演,记者就此采访了他与香港、与父亲、与凤凰的情缘。

  记者: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您的新书《香港十年》正好在这个时候推出,能谈一下您对香港的认识和亲身感受吗?

  曹景行:上世纪80年代末刚到香港时,第一感觉是“晕”,白天中环的高楼,晚上弥敦道的灯光都让我发晕。最叫我感叹的是北角住处楼下那间小小的“惠康”超市,里面的品种比当时上海南京路的第一食品公司还要齐全,“什么时候上海也会有这样的超市呢?”这是我到香港第一天脑子里冒出的问题。形形色色的香港人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式,你在这里站住脚,定居下来了,你就是香港人。

  记者:您父亲曹聚仁小时候被誉为“神童”,后来又是集作家、记者和学者于一身的著名人物,您是否受了他的影响?

  曹景行:父亲一直被认为是“谜样的人物”。他以多方面的才华成为横跨政治、历史、新闻和文学的“四界”人物。1972年7月23日,父亲逝世。我与姐姐曹雷赴澳门与父亲“道别”那个时候去澳门不是很容易,我在路上赶了4天。我觉得影响我的主要还是环境,我祖父是个秀才,很重视教育,家里有很多书,我们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其他业余活动,读完书干什么,还是看书。

  记者:进入凤凰是您事业相对巅峰的时期。您能谈谈您与凤凰的关系与情缘么?

  曹景行:中国只有一个凤凰,它如果不办,我也没有这个机会,它晚办几年,我也没有这个机会。比如我是个球员,球正好落在了我的脚下,我起脚了,射中了。未必球技最好,只是我正好在那个位置上。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