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的公众关怀和审美气质——苏珊·桑塔格的“政治评论”

  3
  从审美角度看,感性经验的功能更加复杂,这是对经验进行政治解读的一个障碍,但苏珊·桑塔格的长处恰好就在这里。现代传播媒介对政治和战争的“叙述”十分可疑,它与其说在重现一种经验,不如说在扭曲和改写经验。用美学批评方法对这种“叙述”要素和符号化的经验进行审视和解构,是政治批评的重要职能。报纸的兴起结束了战争和政治事件口口相传的时代,它被文字叙述(新闻)和半虚构的战争故事所取代。对这种政治故事的批评,可以利用叙事逻辑和形象分析等传统批评手法。而20世纪的战争和政治事件,是通过更直接诉诸感官的图像(照片、影视录像)来叙述的,因而似乎具有无须证明的合法性。政治和战争利用这种权威性和合法性来说服公众,从而为战争和政治的合法性辩护。对这种图像经验的审视和批评,不但需要逻辑,更需要敏锐而准确的感觉。

  苏珊·桑塔格(还有本雅明和布尔迪厄等)敏感地在这种新的美学形式外衣包裹下的经验体系中,发现了意识形态问题和政治问题。她指出:“摄影能够证明一个人的经历,也能否定它。”(因为经历成了供人观赏的纪念品和展示品)“摄影像窥淫一样巧妙地鼓励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下去。”“照片是挑起欲望的手段。”“亲身承受苦难是一回事,在生活中面对那些苦难的照片则是另一回事,后者并不一定能增强他人的良知和同情心,相反,有时它还会破坏这些美好的情感。”摄影机拍下来的不过是一种世界的表象,“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拒绝世界的表象开始的”(《论摄影》)。在缺乏一种对战争和政治的整体背景全面了解的前提下,证据变成了展示和观赏,展示变成了欲望的挑逗,挑逗破坏了情感。就这样,确凿无疑的“证据”,在这种论证面前崩溃了!

  在《迷人的法西斯主义》一文中,苏珊·桑塔格通过对里芬施塔尔早期的电影和后期的摄影集《最后的努巴人》的分析,发现了法西斯主义美学的一些基本特征——纯净(追求绝对完美,不容杂质,高度统一),高傲(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将新艺术和新感性斥之为“颓废”),推崇乌托邦主义、反对现实主义,屈从(对绝对权威、盲目激情和死亡的屈从),大场景(具有惟一中心的人数众多),等等。桑塔格指出,法西斯主义宣传在美学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但在政治上却不堪一击。这种特征在法西斯垮台之后,依然残留在某些美学形式和日常经验之中。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对现代传播媒介对战争和政治重新叙述的全面分析,并力图揭穿战争宣传(图片,影像)利用人类痛苦的政治意识形态把戏。苏珊·桑塔格分析了与战争史平行的摄影史,既发现了权力集团对“让公众看到什么、不让他们看到什么”的政治限制,也发现了存在于战地摄影取景框的意识形态性质,更发现了战地记者对残酷场景的重新摆设和补拍。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战争之后的政治宣传的需要。在后来,它们就被摆进博物馆供人参观,就像到异国旅游一样。

   现代传播媒介已经很难向人们提供真相。这不是记者的错误,甚至也不是某个媒体本身的错误,而是整个文化都出了问题。“在一个影像……超饱和的世界,应该是重要的事情,效果却不断递减:我们变得麻木不仁。”(98页)这是图像、特别是电视带来的后果。他们不断制造和销售新奇的影像,以至于人们对痛苦习以为常。桑塔格还捎带批评了居依·德波德“奇观理论”是一种“令人诧异的地方主义……假定每一个人都是旁观者……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苦难……现代性的公民,把这些暴力当作奇观的消费者,精于既接近又不必冒险的状态,又懂得以犬儒主义来看待可能的真诚”。(101-102页)苏珊·桑塔格进一步指出,展示残酷的战争场景,目的不仅仅是唤起人们的同情心(这很可疑),而是“邀请我们去注意、去反省、去了解、去检视掌权者就巨大灾难提供的辩解是否合理。是谁造成照片中的苦况?谁应对此负责?我们到目前为止接受的某些事态是否需要受到质疑?与此同时,也必须明白道德义愤就像同情心一样,是无法强求以行动来处理的”。(107页)因此,面对照片、录像等经验材料,首先要将它从狭义的“政治”骗术中拯救出来,再将它重新置于公共领域的问题域之中去。
  
  苏珊·桑塔格不但能够通过经验阐释揭穿政治意识形态的欺骗术,更将这种欺骗术与现代性问题结合在一起。因此,这样一种“政治批评”,仿佛一把具有多棱角的利剑,将政客、现代犬儒主义、现代性中的盲视者、冷嘲热讽者、心存侥幸的看客、窥视癖,同时刺伤。对于公共空间的扩大而言,对于唤起公众新感受力而言,对于刺激行动自由而言,对于面临现代性文化而必须具备的理性精神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更加有效的了。在这一过程之中,苏珊·桑塔格自始至终(一生!)都保持了一位作家敏锐的感受力和观察力,更保持了一位知识分子的理性分析精神和穿透谎言世界的力量。我要再一次强调的是,这两种素质是无法分离的,就像它们在伍尔芙和阿伦特身上不可分离一样。合而为一,力量倍增;使之分离,功力全失。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