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销售冰火两重天 年终叫座于丹道心得

  2006年12月,全国12家大书城的店销榜上榜出版社约160家。店销榜各大类前5名的统计显示:文学类涉及上海文艺、长江文艺等27家出版社;经管类涉及中信、新华等22家出版社;生活类涉及青岛、国际文化等37家出版社;社科类涉及人民、中华书局等25家出版社;科技类涉及清华大学、南海等17家出版社;文教类涉及外研社、商务等30家出版社;少儿类涉及安徽少儿、接力等15家出版社。 

    2006年12月份,从全国图书各细分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商报关注的七个主要细分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不同变化趋势。其中,文学类、教辅类、科技类三个细分市场本月环比分别下滑约15%、25%、15%,环比下滑幅度均高于10%,是导致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冷淡的重要因素。生活类图书本月销售情况与上月基本持平。相反,社科类、经管类、少儿类图书本月则出现了可喜的井喷现象,环比分别上涨150%、15%、30%。社科类图书本月环比增幅最大,为本月市场火爆的导火索。以往历史规律所总结的12月份销售淡季特征,本月表现并不明显。不知这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呈现出的小幅反弹,是否昭示着新一轮销售旺季的即将开始。

    12月文学类图书市场环比下滑15%,为本月下滑幅度较大的一个细分市场。一般来说,文学类图书会在8、9月份呈连续下滑趋势,10月份由于出版社抓住了“十一”长假的有利契机,使该类图书呈环比上扬趋势,11月份又呈现环比下滑,而12月在此基础上再次出现小幅下滑。本月,商报文学总榜中出现的唯一新面孔是,起于网络的“鬼吹灯”系列拥趸无数,号称“灯丝”;目前上榜的有三册,之前的还有《鬼吹灯之天下霸唱》和《鬼吹灯之龙岭迷窟》。虽然普遍反映一部比一部神乎、粗糙,但读者还是欲罢不能,怪事。

    就整个文学类图书近几个月的变化情况来看,文学类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热点的影响,在文学畅销书里,顺着每种畅销书都可以追溯到以往图书的风格理念,要一枝独秀已是难上加难,而近几个月来图书市场上,除了易中天系列作品支撑之外,还没有出现可接班产品,原创精品文学图书的缺乏也是市场回低的原因。

    社科类图书中,《于丹〈论语〉心得》已经连续两个月蝉联冠军了,并且销量大得惊人,相对于雄霸图书市场的“易版图书”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看这架势,还将继续畅销一段时间,走势相对稳定。比较有意思的是各地店销榜中出现了不少古典文学名著,《四书五经》《老子庄子》《论语今读》等,显然是受重读《论语》风潮的影响。同一文本,不同层次的解读,都能令读者受益,中国人的文化经典书的确值得人们一读。

    文教类图书方面,从全国各地图书零售市场环比涨跌状况图,可以明显看出,本月教辅类图书对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变化影响很大,环比下滑25%。教辅类图书始终是对全国图书市场影响最大的一个细分市场,它的大幅下滑成为整体图书零售市场下滑的主要因素。且各地区市场教辅类图书均出现大幅下滑,跌幅均高于20%。从全国各地情况来看,东北地区教辅类图书的销售低谷比其他地区要来得早一点。另外,华北地区环比变化不似其他地区那么突出,即淡旺季交替略显平缓。本月,在全国环比均跌中华北跌幅是最小的。

    财经类图书本月环比上涨10%,与上月情况不同。从总体情况来看,财经类图书变化较为平稳,主要是由于该类图书具有较固定的读者群,针对性也较强。但从各地区市场情况来看,表现差异较大。应该说,虽然整个财经类图书市场运行较为稳定,但其细分市场及地区市场都有较大程度的变化,这主要受经济大环境及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影响。

    从细分市场来看,本月除财务类、证券类等都有小幅度上升,成为拉动财经类图书环比上升的主要因素。而从商报榜单来看,上榜的书似乎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有的呆了半年,有的呆了一年,还有的,好像已经呆了差不多两年了。而且看样子,还要继续呆下去。对于诸如《细节决定成败》《你在为谁工作》等书,猜测它们何时离开排行榜都已经快成了无味的游戏。当然耀眼的新书还是有的,《长尾理论》显然是读者期待已久的。携“亚马逊畅销书榜经管类第一名”威势而来,一上市就跻身总榜。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是美国《连线》的总编辑,在他的领导之下,这本杂志从人的角度探讨技术,以及技术对政治、文化、社会和伦理道德带来的冲击,重新定义了数字文化。“长尾理论”是克里斯·安德森对互联网所缔造的美丽新世界的观察心得,如果要以一句话概括它的冲击性,那就是印在书封面的广告语“彻底颠覆80/20法则”。虽然“长尾”一词诞生不久,而且从研究案例上也是从数字媒体和音乐产业中获得实证,但它的前瞻性,对非互联网或娱乐媒体产业也同样充满启发。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