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WTO--“入世”图书两面观

  拨开十五度春秋的迷雾,WTO大门彻底为东方巨龙敞开--中国入世终于在11月10日的多哈会议一槌定音。到本期《全国新书目》出版第11天即12月11日,中国将正式成为WTO成员。此时,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来自哪个行业,亦不论你是否有心理准备、应对举措,抑或一无所知、一脸茫然,你都将不得不随着潮流跨进WTO的门槛。这回不再是谁愿不愿入世的问题,而是WTO张开双臂拥抱你来了。中国书业当然不能例外地被推入WTO的怀抱。
    早听说“狼要来了”,但一直不知其真面目。今日,在WTO的天空上,中国书业似乎很坦然。本来,面对“入世”,中国书业就不惧怕,更不是被动的、毫无知觉的。总有那么一点敢“与狼共舞”的气魄。这下,每一次关于WTO的风吹草动或波浪翻涌,都会有一批相关图书追随而至。十几年前还缺少新闻敏感的中国出版界,如今炼就了火眼金睛和灵敏的嗅觉,一有风动,媒体在台前唱戏,书界则在幕后忙着张罗,在与知名或不知名的作者们利益共享的合作中,热热闹闹或悄无声息地抛出一拔又一拨良莠不齐的WTO图书,弄得你应接不暇,感觉WTO来势凶猛。与其说这是入世前精神领域的一道风景,不如说这是书界拥抱WTO的一曲前奏。
    这些年,每逢有WTO图书,笔者总要翻一翻,读一读,了解情况,甚至买回来细嚼慢咽。虽每每失望大于收获,仍用情专注。见闻之下,不免嗟叹:评价WTO图书当两面观--内容健康,带“电”作业,不乏佳作;总体而言,选题、内容交叉、重复过多,空谈者众,从国际实战述说国内实务、观点新颖、写作扎实的不多,上乘之作寥寥。相当数量的作者、出版商,写书出书的出发点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和政治资本,快速抢滩,不考虑质量和消费者的随心理。尽管市面上的WTO图书时而热卖,时而滞销,上述事实却无法抹杀。
    客观地说,WTO图书时效性较强,其冷暖与中国入世谈判的进展息息相关。在忽冷忽热中,一路慢步,从20世纪末走到了21世纪第一个寒冬。当中国媒体全方面向亿万国民放言11月10日中国入世时,WTO图书又走运了。虽不像想象的那么好,不像某些中央级媒体未作调研,于入世前触景生“情”发布热卖新闻那样火爆,但由于WTO对中国人来说曾经很遥远很陌生,兴趣、好奇驱使人们去关注这个前所未见的新事物,去寻找相关图书参考。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有识之士和金领、白领们比较着急,希望在入世之初赶紧交学费,练练适应WTO的本领,如同当年全民初次领悟“市场经济”概念和内涵那样,需要时间和过程,得摸着石头过河。种种心态和行为的存在,加上各种针对入世的培训班、专题讲座的开局,WTO图书还真有市场,前景光明。
    在首都北京最具消费潜力、消费层面最广的两大卖场--北京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分别以“聚焦WTO”和“WTO”为题设专架,在一层大厅的显要位置展示了目前国内版主要的WTO图书。笔者逐一统计所陈列的书,两家书店各为50种左右。这是中国书界献给WTO的礼物,也是中国百姓走近WTO时享受的不免费的晚宴。
    这些书普遍印数不大,绝大部分为1999年和2000年出版,有的还有重版、重印的记录。2001年出的反而很少。最新的当数湖北人民出版社今年10月推出的“21世纪高级营销书库”第二大系列丛书,包括《WTO与农产品营销》及WTO与电信、汽车、家电、计算机、房地产、证券、保险、能源、餐饮业、纺织服装、软饮料等12个方面的营销,共计12本书。其次是广西民族出版社今年9月推出的“WTO规则与争端案例丛书”。另一套较新的书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今年7月出版的“WTO案例丛书”,由WTO专家王新奎、刘光溪主编。有《WTO与保障措施争端》、《WTO与工业品贸易争端》等。
    综览多家书店架上的WTO图书,主要涉及:WTO与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贸易法律制度、国际货物贸易法律实务、风险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发展、法律服务、规范与承诺、行业走势及命运、行业对策、WTO企业指南;WTO法律规则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WTO与邮政,WTO与中国文化,解读WTO,WTO实战手册,“入世”冲刺,中国“入世”研究报告,中国入世前景写真,进入WTO的中国产业,加入WTO后的新问题,企业的变革,图说WTO,“入世”前夕看世界市场,WTO案便及评析,中国与WTO--双赢之路,世贸中的中国经济与百姓生活,等等。套书与单行本平分秋色,价位不高,平均在15元左右,最高的书价不超过30元。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WTO大众读本》是颇可一读的。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