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阅这本传记,仿佛穿梭游走于余光中绚烂的人生历程:幼年的逃难经历,青年的锋芒毕露,壮年的游子心情和晚年的退而不休,构建了他一生的诗与美学。

    他曾是现代诗的积极倡导者,而在留美返台后又竭力主张回归文化传统。深谙国学与西学的他,开创了为诗作文的新风格;他外表冷静严肃,甚至得一譬喻为“飞行的雕像”,内心却包裹着奇思妙想和火一般的激情;他会不顾梁实秋“诗人怎么可以开车”的告诫,在美国公路上尽情体验速度的快感,也会暗自祈祷身边喋喋不休的庸俗之辈“忽然被鱼刺梗住”……读余先生的传记,更像是在看一幕幕精彩纷呈的生活秀。而最令我为之动容的,也许不是他多如繁星的名誉头衔,不是他辛勤耕耘的著作成果,甚至不是他与范我存之间的完美爱情,而是对祖国大陆、对旧人故土、对逝去时光,他常抱以深深的怀恋之情和思念之苦。

    传记作者对传主本人及其亲朋好友进行细致采访,并结合余老自述性作品成稿,将其一生分为大陆、台北、赴美、香港、高雄五个时期,以此架构为“经”,再侧写他的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与个人性格,以此作“纬”,纵横相错,以期达到让读者“横看成林侧成峰”的效果。书中还附有余光中各时期的代表诗作,如《莲的联想》《三生石》等。这个在重九逃难日出生的孩子,祖国母亲的孩子,唯有诗才是其生活的最好诠释,也唯有生活才是其诗的最好注解。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