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嘉年华”11日落幕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2006上海书展1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胜利闭幕。书展7天迎来20余万人次、300多位名人要人,举办文化活动200多项,创下2800万元销售额的业绩。本届书展不但体现了海派文化丰富多元的特色,书展的品牌效应也更加凸显,上海书展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目标正在实现。
读者 消费心态回归文化本位 “中国出版发行第一股”新华传媒此次高调亮相,大力协助组委会邀来了中国出版集团、浙江出版集团和江苏凤凰传媒,首次将上海书展打造成为囊括全国出版成果的“阅读嘉年华”。
古籍善本吸引珍藏 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的《续修四库全书》,以42万元创下本届书展单笔最高交易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也成为热销品种之一。博古斋的线装古本《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分别以40万元和20万元的高价出手。世纪出版公司则有《四库全书》和《全宋文》以16万元和3.6万元的价格售出。另有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两位藏家,分别于博古斋购走多部明清刻本古籍,成交金额分别为27万元和11万元。此外,世纪出版公司馆外超大规模“书墙”里的重头图书全被读者清空。而朵云轩也报出佳绩,木板水印藏书票的销售日日见长,山水画小品也快速销售一空。读者购书的高品位和消费上的高层次令出版商惊喜不已。
连环画跟风史学热 易中天在书展首日的亮相,为通俗历史读物的销售开了个好头。《品三国》7天销售过万册出人预料,“林汉达通俗历史系列”同时热销,另有上海文艺推出的《话说中国》后续读物、人文地理丛刊《行走中国》也取得了不俗的销量。
传统连环画营销有道——坐满15分钟赠连环画一本的活动,在展馆内掀起了阵阵怀旧潮。连环画《三国演义》则因为搭上了“易旋风”而销售火爆。人美社每天营业额的90%来自连环画销售,其中《三国演义》销量排名第一,《红楼梦》次之。中老年人跟风“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上海书系”,推出杨华生《上海老滑稽》、程乃珊《上海罗曼史》、孔明珠《上海闺秀》和何菲《上海熟女》等,连同戴敦邦《老上海,小百姓》、薛理勇《上海闲话碎语》、张新国《小八蜡子开会喽》等,成为本次书展的一抹亮色。而宋路霞新著《上海顶级老洋房》与光明日报社的《百年名楼名宅》也深受广大中老年读者的喜爱。
年轻读者偏好“引进” 三联书店此次推出的西文进口图书,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包括原版《达·芬奇密码》在内的3000个品种的西文图书,为该社创下了10多万元营业额。该社工作人员表示,原版图书的阅读在年轻人中已成时尚,必将成为一大阅读趋势。世纪文景的《我的名字叫红》、译文出版社的《尸骨袋》等引进版图书的中译本,包括译文社新推的简洁版包装的“外国文学名著”六辑,同样受到了年轻读者的热捧。
现场 是书市拍场也是剧院音乐厅 此次书展一举综合了书市、拍场、音乐厅、剧院、心理诊疗室等多种文化场合的功能,显现出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气韵。拍卖场上“书市聚珍”
书展还开拍卖会?本次上海书展的“书市聚珍、艺海竞秀”拍卖会于8月6日在友谊会堂举行,成交率达71%,交易金额为95万元。明版《秦汉文钞》以6万元成交,成为本场最高价格,海派画家韩敏的《观音像》以4万元售出,书法家沈尹默的墨迹则以1万元的价格被藏家购得。当代作家拍品的人气则更高,许多拍品在经过十几次叫价之后,方得归属。
音乐会滑稽戏雅俗共赏 上海书展的中央大厅这一周成了“共舞台”。上海音乐出版社在这里演奏民乐,清音雅乐吸引了不少爱乐人驻足。
《上海滩老娘舅》和《上海老滑稽》两书的首发,则汇集了杨华生、王汝刚、李九松等滑稽名家登台献艺,为读者送来朗朗笑声。商务印书馆更是棋高一着,演起了情景剧《买书奇遇记》,展示鉴别真伪工具书的要诀,打击盗版。
心理诊疗进书展 这次书展上实用类书籍也以实实在在的促销手段现身。译林出版社请来众多名医为读者解疑,同时推荐新书《YOU:身体使用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为了促销新书,专门请来心理咨询专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教授爸爸妈妈如何有效教育自己的子女,开发他们的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