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筠说,到2002年,美国全国基金会已有大小5万余家,其中比较重要的、社会影响较大的约有1000家。基金会活动内容极为广泛,在美国以及全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既是政府的补充,又是其对立面;它既是财富高度集中的产物,又代表改良主义思潮,是缓和矛盾、稳定社会和发展教育、科学的有力工具;它还体现了美国特色的价值观。
资中筠表示,尽管美国国情与我国极不相同,但在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入、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民间公益事业的呼声正在上升。但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机制,绝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有一些仗义疏财的人慨然解囊,组织起来就能生效。
资中筠说:“现在出现了一批热心的公益事业活动家和组织者,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秘书长黄浩明就是其中之一。他看完本书后提出三点与我国现实有关的体会,我认为,十分准确而及时。一是政府应加速制定非营利组织以及基金会管理的法规和条例,创造一个有利于非营利组织以及基金会发展的良好法律环境,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中国慈善事业中的作用。二是弘扬中国扶贫济困的传统理念,坚持‘授人以渔’的方法,使建设非营利组织步入自我管理、自我制约、专业化运营的发展轨道。三是非营利组织必须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而《中国慈善简史》作为我国第一本关于中国慈善思想和慈善事业的通史专著,从渊源上考察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观念和社会变迁的关系。“实际上,慈善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中也是有传统的,我们需要了解自身。”周秋光经过多年的慈善研究认为,“慈善应该是和谐社会里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慈善是一直存在的,是国民进步的一个标志。我们应该逐步建立并且弘扬自己的慈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