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上海人素质特别。叶文心、高家龙、顾德曼、韩起澜等许多学者,都从移民人口角度,论述了经优胜劣汰机制锤炼的上海人的特别素质。香港梁元生、法国安克强则分别研究了晚清与民国时期上海地方政府官员,认为由于上海城市特别,上海的官员也具有特别的素质。梁元生的《上海道台研究转变中社会之连系人物,1843-90》认为,上海道台在近代化问题上,既是实行者又往往是消极者或反对者。一方面,作为中国最大通商口岸的官员,作为近代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城市长官,上海道台比别的地方官员都更真切地感受到西方武器和技术的先进性,对西方社会也有较多的了解,不得不努力从事江南制造局等新式企业的管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传统的地方官员,地方的稳定是他最大的心愿,那些引进先进机器而带来的中外交涉问题、失业问题、流民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都只会带来更多麻烦。上海道台的既管理近代化企业、又管理近代化城市的这种双重角色,决定了他的矛盾态度。1885年以后,当近代化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倡导,越来越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以后,上海道台在近代化方面否定性的角色也就不复存在了。安克强在《上海,1927-1937:精英、地方性和市政权力》中,研究了民国时期上海市政府如何在城市近代化方面做出可贵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