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平一拍惊天下!”——央视名嘴崔永元实话实说。 上海拍卖行总经理、著名拍卖师林一平一槌子下去,2.1亿元广告成交了。这一槌,开创了央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走向公开拍卖的先河,也开创了当时中国单一广告媒体拍卖价的最高纪录。1997年11月8日,在北京梅地亚宾馆,他创造了其拍卖生涯中新的第一。此后5年中,每年的11月8日,央视拍卖他都参加,3次当主拍,2次退到幕后。 有人说,林一平亲眼见证了标王们的兴衰。
商海波涌 标王出击 央视广告时段,厂家争夺可谓惨烈。 在供需严重失衡的条件下,央视1994年开始改革尝试——招标,当年孔府宴酒以3079万中标;1995年,山东秦池酒以6666万元力拔头筹,“标王”秦池一夜红遍神州,次年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上缴利税2.2个亿。“秦池效应”引得人人都想争做标王;1996年,酒疯子疯了!——秦池又以3.2亿元一标惊天下,当场开出的超亿元的投标者有10多家,做不成标王的厂家开始反悔,有的拖欠大量广告费,央视尴尬不已。 远在上海的林一平此时向央视进言:招标方式不科学,他主张:拍卖,公开、公平、公正地拍卖!
意气用事 商家大忌 经过努力,央视终与上海拍卖行携手。1997年11月,林一平登上了梅地亚主持台。起价8000万,最低加价幅度200万元,从1.84亿元开始,场上只有101号的爱多和007号的步步高互相挑战,仿佛“爱多,好功夫”的成龙与代表步步高的李连杰在争夺“武林盟主”。最后,志在必得的爱多举牌2.1亿元。随着一声槌响,新纪录、新标王同时诞生。从此,这场拍卖被媒体封为“中华第一槌”。 林一平事后感慨良多:爱多老总胡志标年轻气盛,举牌缺乏必要的理性,多少有些意气用事——这是拍卖之大忌。
明暗之争 标王浮沉 1998年,全部黄金广告段位都由林一平拍卖,共拍得26.8亿元成交额。当时,因标王“秦池”和“爱多”经营不善,整场拍卖已经淡化标王概念,黄金时段广告也由整年拍卖改为分月拍卖。事实上,当年标王为“步步高”,它在央视投下的广告总额为15900万元。 1999年,央视招标使用明标,标王随即成为历史。事实上的标王还是“步步高”,但其广告总额已降为12600万元。 2000年,上海拍卖行与数家拍卖行激烈竞争,夺得央视广告拍卖权。此时,林一平退到幕后。上海拍卖行推出了新的拍卖师组合。 2001年11月8日,由上海拍卖行主槌的央视2002年黄金时段广告拍卖又创下了时间最长的纪录,在13个小时马拉松式竞标后,200多个黄金段位播映权竞标总额在26.26亿元。
市场洗礼 回归理性 回顾5年拍卖历程,林一平最大的体会是媒体和企业经过市场经济洗礼,变得越来越理性。央视逐渐放下架子,企业也越来越理性了。 比如说,不少企业与央视玩起了数字游戏。暗标数字往往精确到几块钱,像9283333元、8303001元之类的数字比比皆是。难怪“名嘴”崔永元感叹:“企业被市场磨得越来越冷静,知道如何花好兜里的每一分钱。”可以说,广告价格正在向其价值回归,价值规律最终在起作用。 “这应该是消费者之福吧!”林一平感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