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搞“整合”整出新“垄断”?

  最近,一股“整合”风在全国各地区的电视台兴起———各台、各频道共同成立一个购片中心,统一向影视公司买片。这种电视台称之为“节约成本”的做法使得近两年电视剧的价格直线下降,同时也直接触动了中国各影视公司的利益。大多数影视公司的老板都在背地里发牢骚,也有大胆的,像邓建国之类公开站出来高喊“电视台搞垄断,害得我没饭吃”。“整合”,这一中国电视剧市场的新现象,究竟有没有道理?本报将作一系列报道。 

  谁都知道广东巨星影业公司老板邓建国当初是靠卖片发的家,可如今眼看着几部《康熙微服私访记》还在全国热播,他却跳出来大呼“揭不开锅”,“影视大鳄成了纸糊的老虎”,而邓建国口中的“罪魁祸首”,赫然就是这两年某些地区的电视台搞得热火朝天的“整合”行动。 

  邓建国说,这两年国内的电视剧市场好不容易步入春天,不少精品甚至在海外都打开了市场,靠的就是影视公司和电视台之间的“双向选择”。电视台看谁的片子拍得好,影视公司看谁出的价钱高,两边都竞争,市场就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巨星也是在这个制度下火起来的,几部卖座剧一出,各电视台都争着要片,邓建国的钱包鼓了,口气也硬了。 

  可惜好景不长,最近国内兴起了一股电视台“整合”风———同一个地区的电视台联合起来成立“购片中心”,由它向影视公司统一购片。邓建国感叹如此一来,电视台省钱了,影视公司的日子却难过了。“比如北京,三家电视台十几个频道的购片权全掌握在一个‘购片中心’的两三个领导手中,没有竞争,对方说了算,本来值5万元一集的电视剧现在3万元就得卖,因为整个地区只有他一个买家,你爱卖不卖。” 

  《康熙微服私访记IV》本是巨星去年的“拳头产品”,在全国七八个城市都拿了年度收视冠军,就因为过不了“购片中心”那一关,至今还进不了上海市场。而有的地区,《康IV》虽然“委曲求全”地进了市场,却至今没有收足片款。“以前的购片合同上都是写明付款期限的,但现在电视台都牛了,日期也不写了,说一声‘有钱再给’,但到底是今年、明年还是后年,那可真是天知道了。”除了《康IV》,巨星的《我这一辈子》、《乌龙闯情关》等几部片子下场都差不多。 

  邓建国说,现在北京和上海等市场他已经“举白旗”了,好在这股风还没刮到湖北和广东,不然他可真要彻底改行。“虽然我一向爱炒作,可是谁都得承认我拍的电视剧都很好看,我为中国的电视业是作出过贡献的。”邓建国认为,把他这样的“老功臣”逼上绝境,搞到大家都没有好电视剧看,这是件对谁都没有好处的事。 

  广东强视影业的《金粉世家》最近把首播权签给了央视,公司老总游建鸣说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央视付钱付得干净”。垄断、限价、欠款,是游建鸣口中某些电视台“整合”后控制影视公司的三大“法宝”,“这两年投拍的《桃花扇传奇》、《飞刀问情》都有好几笔款子没收着,连三年前的《小李飞刀》的一部分款子也因为搞‘整合’而至今收不回来,加起来损失过千万元。” 

  “整合”后的电视台,跟影视公司的“合作方式”也跟以往大不相同。“现在是影视公司先得把片子给电视台,人家排上期,决定播了,再跟你签约。因而在价钱方面完全是对方说了算,我们根本没有主动权。”游建鸣说,正因为这些原因,现在不少大公司都不得已采取了跟强视一样的办法,“转而向央视要饭吃”。 

  对制片公司负责人如此的怨言,购片方有何说法,本报记者将作进一步的采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