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车价跳水“英雄榜”

第七名 派力奥周末风    车    型  派力奥周末风(1.3SGELX)

    降价幅度  14.7%
             (14.29万  12.19万元)

    事件回放  菲亚特3月17日宣布推行其酝酿已久的“惊雷行动”,派力奥、西耶那、周末风三大系列轿车全面大幅降价,平均降价1万多元,降幅达到12%;其中最高降幅为周末风(1.3SGELX)从14.29万元降至12.19万元,降2.1万元,降幅达14.7%。 

    各地经销商在厂家降价基础上尚有进一步的让利,幅度为数千至一万元左右,深圳经销商更特推出一款让利达28000元的特价西耶那。 

    厂方理由  投放两周年,回报消费者,主动应对市场的挑战。此外,南京菲亚特近两年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为降价提供了可能。

    记者评析  今年国内经济型轿车的竞争异常激烈,绝大多数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小车的利润本来就薄,但为了保住市场还必须得保证价格优势。菲亚特的几款车型市场表现平平,面对着竞争对手的频频动作,降价成为最有效的方法。孙勇去年在奇瑞上任不久,就祭起了价格大旗,市场反响很好,现在看来这把火也伴随着他烧到了南京菲亚特。 

第八名 一汽大众高尔夫    车    型  高尔夫1.6手动基本型

    降价幅度  13.35%  
             (14.98万   12.98万元)

    事件回放  2月14日,一汽大众经销商会议宣布高尔夫降价12000~15000元。同时还将对2004年型高尔夫轿车的装备进行了调整。6月17日,一汽大众与上海大众同时宣布全线下调产品价格,高尔夫降价5000元。 两次大幅降价,高尔夫最低售价已跌至12.98万元,累计降价2万元,降幅达13.35%。 

    厂方理由  高尔夫轿车提前实现了由SKD生产方式向CKD生产方式的转化,并且使得高尔夫的产能、产量进一步提高,大幅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有了降价的空间。 
    记者评析  号称世界最畅销车型的高尔夫,在进入中国之初却一直畅销不起来,关键因素还是价格偏高。

    经过大幅降价后,高尔夫的品质和性价比优势显现出来。据一些经销商反映,在大幅降价后,本来库存的高尔夫被抢购一空,势头甚至超过了宝来,再次印证了“价格是购车决定性因素”这一中国车市定律。

第九名 东风标致    车    型  标致307 1.6L

    降价幅度  12.77%
              (14.88万  12.98万元)

    事件回放  11月21日,东风标致汽车公司在广州宣布: 从当天起东风标致307轿车全系列产品降价,并对所有已购车用户实行差价部分现金补偿。此次价格调整幅度最大的车型降价近2万元。其中,东风标致307 1.6升的售价从原来的14.88万元下调到12.98万元; 2.0升手动、自动挡车型分别从16.98万元、19.68万元降至16.18万元、19.18万元。

    厂方理由  为即将到来的2005年汽车市场争夺战而前瞻性地实施价格调整,价格一次性提前并轨2005年。

    记者评析  东风标致307今年6月在北京车展正式亮相,8月份开始全国销售,尽管神龙汽车对标致307寄予厚望,把生产线的2/3用来生产标致307轿车,但标致307一下线就遭遇了国内车市低迷,面对同级车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攻势,标致307在上市的最初两个月只销售了约7000辆,离当初定的1.5万辆销售目标还不到一半。面对冷淡的消费市场,降价自然成为厂商的终极“杀手锏”。不过让人安慰的是,降价的同时,对已购的约7000名用户实行差价补偿。

    而此次降价,无疑将使得标致307的竞争力在同档次车中脱颖而出,东风标致此次成功的市场策略将使得标致307销量增加。其更重要的影响是引发了消费者们对于中国车市汽车利润空间有多大的疑惑,并且可能成为了随后车市雪崩的导火索。

第十名 上海大众polo    车    型  POLO1.4L手动基本型

    降价幅度  12.65%
              (11.38万  9.94万元)

    事件回放  上海大众年初宣布调整polo全系价格,其中新上市不久的三厢polo降幅十分明显。6月17日,上海大众宣布其旗下全系列产品大幅降价,最高降价达1万元。8月30日上海大众再度调价,降幅5000~7000元,其中POLO1.4基本型跌破10万元,Gol跌破6万元。近期,上海申银又宣布买断polo的经销权,最低售价跌破9万元关口,降至8.96万元。

    厂方理由  大众夺得北京2008年奥运会官方汽车合作伙伴,回馈消费者。

    记者评析  南北两家大众联合降价成为2004年车市最大的降价新闻,不仅是一直号称价格坚挺的大众首次中国官方大幅降价,还牵涉到两家共计数十款车型以及大众在中国数以亿计的利润去向。此外,经销商们为了清货,单方大幅让利,帕萨特等一些车型的让利幅度甚至超过了官方降价。上海大众对于polo之前一贯的策略是讲技术不打价格牌,然而两年的市场经历终于让他们发现,中国的消费者不但要好车,更要便宜的车。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