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影响企业和居民的正常经济活动和生活。
这位负责人说,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针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从我国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会适当影响基础货币的扩张乘数,但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余额高达1.6万亿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大约只会冻结相关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1500亿元,这种温和的货币政策措施不会引起货币信贷的下降。
为切实防止少数商业银行在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后出现流动性困难,人民银行同意遇到这种问题的商业银行可申请提前赎回其持有的中央银行票据或卖出债券。人民银行还将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和变化,适当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以保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这位负责人说,这次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不会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的基本稳定,因此,也就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经济生活。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通常主要是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市场参与者预期等因素决定的。这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不会引起金融市场流动性大的变化,适应外汇市场的新情况人民银行将继续增加基础货币供应,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还将投放相应资金,因此,货币市场不会出现流动性紧张的问题,货币市场利率不会大幅波动。
从市场预期来看,人民银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灵活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数量,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保持基本稳定。综合这些因素分析,市场参与者原先的预期不会改变。
这位负责人说,为保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和居民的合理资金需求,人民银行将继续督促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新闻衔接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近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1998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不断得到完善;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两次调整,一次是1998年3月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