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在文化政策上较为开明。在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街头,到处都可以见到中文招牌,政府也允许开办华文学校。目前华侨华人开办的华文学校有 8所,其中5所小学、3所中学。
文莱的中文媒体办得非常活跃。文莱本地虽无华文报刊,但马来西亚的华文报刊如《诗华日报》、《美里日报》及《星洲日报》等都在文莱设立办事处,每天都出文莱专版,深受华侨华人欢迎。1996年后,文莱政府还批准设立中文广播电台,每天播放5个小时的综合节目,既丰富华侨华人的文化生活,又弘扬了中华文化。
飞快增长的中文贸易 1997年两国贸易额达3331万美元。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两国贸易额降至915万美元。1999年双边贸易额80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1.5%。 2000年中文双边贸易额大幅上升,达7436.6万美元,同比增长818.4%,其中,中国向文莱出口额1301.8万美元、文莱向中国出口6134.8万美元。
2001年中文双边贸易额较上年增长了122.4%,达1.65亿美元,其中:中国向文莱出口额1716万美元,较上年增长了31.8%;文莱向中国出口1.4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141.6%。
2001年,中国向文莱出口:初级产品占14%,主要是肉制品、蔬菜及水果;工业制品占86%,主要是纺织品和服装、钢材、金属制品、机械设备、家具、塑料制品、电子产品、运输工具、铝材、蓄电池、自行车、灯具。
今天,中文两国友好关系的迅速发展,为我国企业在文莱寻求商机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文莱工业不发达、政府积极推动非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的现状,有利于我国企业走进文莱发挥优势。
文莱缺少劳工和技术工人,这有利于我国企业前往承揽工程、劳务输出。
文莱是我国隔海相望的旅游目的地国,这有利于双方企业的旅游开发合作;文莱与东盟中的新、马、泰、印尼、菲,已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这有利于我国企业与较为富裕的文莱企业家合作在文莱办公司,将产品销往上述国家,尤其是文莱紧靠马来西亚东部和印尼东部的广大地区,市场纵深度大。
商机并不仅仅呈现在大国大市场,商机属于关注者和开发者。目前中文企业首要的是增进相互间的沟通和了解,从而携手推开商机之门。
文莱简况国 名: 文莱达鲁萨兰国(Brunei Darussalam)。 面 积:5770平方公里。 人 口:33.8万。其中马来人占67.6%,华人占15%。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为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还有佛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货 币:文莱元 首 都: 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4个区 地理气象:文莱达鲁萨兰国位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北部,北濒南中国海,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国土被沙捞越州的林梦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沿海为平原,内地多山地。有33个岛屿,海岸线长约161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受季风影响,终年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28度。
|